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传略011】谪处荒凉多义举 求思圣道三篇章(6)

【王阳明传略011】谪处荒凉多义举 求思圣道三篇章(6)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11-01 14:12 被阅读0次

而《士穷见节义论》则是王阳明自我激励之文。

他在在文章中说,遭遇人生困境,并不是君子所愿,但是在困境中,君子绝不会甘于沉沦,艰苦的淬炼一定会使君子变得更刚强,对正气的坚守一定会更坚定,行为一定会更加高尚。

真正的君子,始终不会放弃内心的坚守,依形而立,恃势而行,待生而存,随死而亡。孟子说,懦弱者养浩然之气可以变得刚强,贫乏者养浩然之气可以变得充实。但不论生死存亡,正气不可夺。曾子说:“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谦乎哉。”

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体现出君子“全大节,仗大义,落落奇伟”的品格,这就是君子卓然不群的地方。长江奔腾万里,汪洋汗漫,浩浩荡荡东流入海,只有遇到高山阻隔,才会有撼空摧山之势,势不可挡,这正是阻隔才能造就的。董狐不畏权势、秉笔直书的气节,只有在动乱的局势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苏武的忠贞、勇敢、不屈不挠的高风劲节,在长期被困匈奴的情况下,才得以充分的地彰显。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晋国楚国虽然富有,王公大臣虽然尊贵,张仪苏秦虽然善辩,孟贲夏育虽然勇猛,都不足以成为人生的倚靠,唯有气节才是为名的支柱。

伯夷叔齐不做周朝的顺民,宁愿做殷商的义士;陶渊明甘愿成为处士,扬雄不愿做王莽新朝的大夫;文天祥誓死不投降元朝,郑思肖自称大宋孤臣,毅然与好友赵孟頫绝交。君子宁全节而死,不失节而生;宁向义而亡,不背义而存。

小人则不同,他们平时显得迂阔宏大,纵横放肆,但遇到大事,往往丧失气节,俯首帖耳,甘愿与草木一样走向腐朽。

君子以节义名闻天下,是本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虽然如此,只有大力倡导节义,士人躬身力行,才能匡扶社会正义。

呜呼!天下不堪,君子不幸而以节义名世,但君子能够坚守节义,他又是幸运的。

《元年春王正月》则反映了王阳明的治学思想,他开门见山地说,圣人之言简明而实事求是,但后学者每每把圣人的话搞得艰深隐奥,所以关于圣人言语的论文越来越详细,但圣人的本意却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

“元年春王正月”,是《春秋》的第一句话,后世学者对元年、春、正月三个时间所采用的历书争论不休,最为流行和具有影响力的说法为周历之月、夏历之春,程子就是这样认为的。

王阳明通过详实的论述,告诉我们,元年为鲁隐公元年,“春”和“正月”都是周历。后世儒者的那些论文,是他们自己任情用智的产物,其结论背理乱常,不是圣人的本意。

《龙场生问答》、《士穷见节义论》、《元年春王正月》,这三篇文章是王阳明求道过程中的心路总结,是龙场悟道的前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略011】谪处荒凉多义举 求思圣道三篇章(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jt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