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年(1524年)
王阳明的学说虽然被朝廷定性为异说,明世宗明令禁止,却未能阻止绍兴阳明书院和稽山书院的蓬勃发展,各地不少名士高官仍然视王阳明为圣学之路上的灯塔和导师。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要数萝石老翁的求学故事了。
海宁董澐(字复宗,号萝石)以诗名江南,他认为世儒无非假道于圣学,以求一己之私,因此不屑为伍,而笃志于诗,与吴下沈周、关西孙一元、闽中郑善夫,常相唱和往来。
这年他背着他的诗集《瓢笠诗》来游绍兴,听说王阳明在山中讲学,便入门行礼落座听讲,王阳明见他气貌不凡,且年长,便对他礼貌有加,后来得知他就是萝石翁,两人一直谈到深夜。随着交谈时间的不断延长,董澐语气越来越谦虚,礼数越来越谦恭,座位离王阳明越来越近。
董澐出来以后,对何廷仁说:“今天我听了阳明夫子的良知之说,如大梦初醒,如果不是有幸愚见阳明夫子,我几乎虚度了此生。我想拜阳明为老师,是不是太老了?”此时,董澐已经虚岁六十八。
何廷仁却赞许说:“你的年龄是大了,但你的心却无比年轻。”
何廷仁转达了萝石翁的拜师愿望,王阳明非常感慨地说:“萝石先生比我年长,只要他相信我的学说,为师为友都一样,何必一定拜师。”
董澐觉得,这是自己拜师的诚心不够,所以王阳明不答应。他也不多说,直接回家,请他的老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亲手织了一匹缣丝作为拜师礼,又来到了阳明府上。
王阳明非常感动:“现在的年轻人粗通一点文墨,便骄傲自大,耻为人下。萝石翁诗名远扬,追随他的人不计其数,俨然诗坛前辈。但他听了我一席话,便弃数十年之成业如敝屣,欲屈身拜我为师,如此不为外物所累之大勇者,自古少有。萝石翁才是我的老师啊!”
董澐说:“夫子说的什么话,这是拒绝我的托辞吧。”于是强行行弟子礼,拜在王阳明门下。
不少老朋友都取笑他,他却说:“吾从吾所好而已。”并改号“从吾道人”。
董澐入门以后,每天反省,并写成文字交给老师,王阳明一一做了批示,后集成《从吾道人语录日省录》。
临终之际,董澐怡然曰:“吾其归与!”并口占一诗:
我非污世中者俦,偶来七十七春秋。
自知此去无污染,一道天泉月自流。
几年以后,王阳明在临终之际,也说了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他们走的时候,都是充实而无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