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夕,霞妹邀杨哥,二师兄和我一同去赣南走了一遍。吃过中午饭才动身,我先在三石饭店接到杨哥,接着上高速到永修接二师兄,宝哥与霞妹和闺蜜一台车,我们三人一台车,路上除停车加油外,一路狂奔,到龙南格云蓝天酒店时已是九点多钟。蔡井鹏先生在等候多时。连续七八个小时的行车确实有些疲惫,但到酒店后受到的热情却让我们疲劳顿消,甚至激情贲张。
第二天蔡先生又开着一辆商务车,带着我们看了他的山林,朋友的民宿和他哥哥的企业,吃过午饭后再去了他那别墅的家,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原以为落后至极的赣南竟依靠接壤广东的南大门之机,劣势变优势,后进变先进,一跃成为我省的先进县市。不仅经济上去了,而且起点很高,城市规划建设,自然生态保护,人居条件与人们的思想意识都远超自以为是的南昌和九江。相比之下,在前进中落后,在发展中倒退,原来说的是我们呀。
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在县委工作其间,曾派往省委办公厅跟班,正好同来跟班的还有全南县委办的同志,他向我热情介绍着全南的县情,从闪烁的言辞与微怯的神情中颇有些拿不出手的感觉,最后还是说欢迎你来全南作客。我知道这是客气话,意思是要结束这次闲谈,但让我真正的记住了江西的南大门就是“三南”,与广东交界。当时我想,纵使与广东交界,广东也有落后的地方。尽管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朋友的电话早就没了,甚至连姓名也无法忆起。自此以后,我对赣南便有了一种莫名的好感与企盼,至少在我的心底,感觉自己有了熟人。这次来赣南,既是对三十多年前的一次旧梦重拾,也是对一个新的世界的真实打量,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参观客家的围屋。在我的印象中,围屋的样子就是福建漳州土坯楼围绕成圈的独立房子,一般二至三层,一家人围绕成宅慢慢繁衍,大同小异,无足可观。这次参观的围屋大大拓宽了我的眼界与见识,无论是造型设计、建筑理念与传统文化的承传关系,还是导游的解释与游客的互动,南方的旅游做的地道,我有点不太敢相信,这还是我曾经自认为的那个落后边远山乡么?
导游小姐见我多问了几句,觉得我可能对此事感兴趣,便主动对我进行解说,从房主的发家简史到房屋设计理念与子孙传承,再从防火防盗的配置与家庭伦理关系,总之,这个徐老四不仅贩运木材赚了足够的钱,除建房聚小之外,还要花钱捐官,文化不文化的事不谈,弄个一官半职回来光宗耀祖还是很有必要的,换句话说,自己没文化,自己的子孙不能没有文化,自己的官是买的,图个样子可以,子孙后代还是要多读书,争取功名要紧,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更改不得,我徐老四更要做成个典范。看看父亲与兄弟们的围屋就在周边,无论是规模还是样式,徐老四显然能胜一筹,老四不由得颔首而笑。他从创业到建房用了大半辈子,从建房到建成用了二十多年,这样几乎已耗去了他的整个一生,以至当他入住进围屋时已垂垂老矣,在选择居住的宅室时,只能选择离逃生的地道口最近的处所,没过两年,徐老四也就随着他的梦想与成就颔首西归了。留下来的是一座毫无实际意义的空城与一段本已尘封却又沉渣泛起的传奇,让后人去味,叫后人慢慢的参观。这样的功业存在正是中国式的农民最为朴实的理想,如果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要感谢那个边远的乡村,让文化的革命之风吹不到那么边远的山乡与当地人对革命之风的无视与漠然。
有时我想,当年我的家乡也是这样古风独具,文脉悠悠,如果当年也能那样“边远”该有多好,那样我们的千年古建还能保留,数百年的基础设施还能存世,甚至一些“衣裳简朴古风存”的村人生息其间,该是多么丰富而浪漫的存在呀。我也就能像山村的少儿一样围着长满青苔的石砌墙体绕行,每日晨昏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明式的牌坊之下,或是以细软的皮鞋之底度量着古老而又文艺的街面,着一袭青衫,撑着油纸伞,独自行走在细雨蒙蒙的江南小城,灰蒙蒙的底色衬出婉约如水的江南旧街及江南女子。
与九江庐山的浓郁之风的饮食习惯相比,客家人的饮食则以清淡精致见长。食不厌精这句话用在客家人身上一点也不夸张。别看一道极普通的农家菜放在这儿,制作出来的效果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色香味俱全。也许是这几天主人的精心安排,让本已油腻的大叔肚得到了有效而舒适的清理,仿如做了一趟身心俱放的体疗。可惜我只顾贪吃,却少问了菜名与制作的方法,以至后来回想起来,只有回涎,却忘了回味,只有怀恋,却难以情景再现。
不是特意去参观新农村,但走向乡村之际,总忘不了十几年前的工作习惯。一处朋友的民宿就坐落在典型的山乡之中,古老的大榕树立在村头,怕有几百年了吧,覆盖着大片的天空,村中的老人聚在树荫之下,打牌走棋,怡然自得;池塘边的众荷叶擎如盖,枝叶婆娑,几只水鸟旁若无人似的立于荷梗之上,不断的打量着来往的行人。
也许不是特意做成的民宿,却做成了极为文艺的样子,尽管院子正中的桂花树覆荫如蔽,未见花意,但并不影响整个院中的花木葳蕤,生机盎然。一边是院中茶室清风婉婉,另一边则小桥流水,云水依依。民宿的名字也颇有意涵——漫心小筑,看看院中的陈设与布置,真不失于一道安心之所,若得此中长住,也不枉此余生,这样一想,心中便有无限意趣。当大家依次坐下来一边品茶一边赏景时,我却不肯就坐,不断的用手机抓拍着此时此地的美景,口中还不时吟出久储不溢的诗句:
三秋桂子意偏迟,
信步龙南花已时。
小筑归心多因漫,
栅栏窗外又荼靡。
若得此时笔墨俱陈,必定书之而后快,并题款识:中秋节前日与众友游赣南,偶值村民漫心小筑,颇得悠然。
2021.9.28追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