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只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一】
在乡村,过年的味道是鞭炮的味道,四处都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儿。
小的时候,乡村里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多的玩具,更别提手机电脑了,就是成群结队地满田野跑。
那时候的我们很期待过年,因为从过年前的一个月我们就可以从大人那儿要到鞭炮钱。 那时候玩的最便宜的小鞭炮,一盒二十响,用艳俗的红纸包着,质地粗糙,其中哑炮的概率还不小,但那并不能妨碍我们的兴致。
鞭炮总是男孩子玩的多,从年前一个月直到大年十五,他们衣兜里都是有鞭炮的。小小的鞭炮被他们研究出各种各样的玩儿法。
比如:早上在去上学的路上故意扔在女生旁边,然后笑着看女生惊慌失措地尖叫,然后被女孩儿们一路追杀到学校;下午在回家的路上把鞭炮插在路边农民伯伯的菜里,看着菜被炸的开了花,然后被农民伯伯一路追杀到家;那时候总有用不完的精力,怎么跑都跑不累。
到了过年的时候更是“炮声隆隆”,尘土飞扬,而大人们忙着打麻将,玩儿纸牌,晒着太阳扯闲篇儿,没工夫管这帮熊孩子。于是,整个乡村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堂和战场。
而现在过年的味道依旧有熟悉的硝烟味儿,但却只是在年三十晚零点钟声敲响时浓郁片刻罢了。
但,依旧是万家灯火明,百串鞭炮响,火树银花起。年还是那个年呐,空气中还是飘散着硝烟味儿。
【二】
过年的味道是新棉衣晒过阳光的味道,温暖甜腻。
小时候的我们无比的盼望着过年,不管家里条件如何,都会给自家孩子准备新衣。人们总是说90后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可小时候,村里大多数人家经济还是困难的,我们穿着哥哥姐姐的旧衣服上学、玩耍,一年四季很少买新衣,所以,我们是那么渴望着过年。
新衣是在过年前就买好的,买回来总要小心洗了,晒一个足足的太阳,让衣服舒展了筋骨,抖擞的精神,饱含了太阳的暖意,再小心地收起来,等着大年初一早上穿上它出去炫耀。在年三十那天每个泥孩子都会洗得干干净净。新年第一天起得早早的,穿上盼望已久的新衣,蹦蹦跳跳地出门去。
走在外面,看到每个孩子都是昂首挺胸的,穿着新衣的他们一个个的都挂着灿若桃花的笑容,像一丛丛迎着阳光盛开的春花,温暖明亮,满是希望。他们满村地跑着,好像是要告诉大家新年真的来到了,未来是精美的,生活是崭新的。
现在过年也是要穿新衣的,只是好像少了一份期待和惊喜,也不再手足舞蹈,眼里满是神采。可是年还是年啊,晒过太阳的新棉衣仍然温暖甜蜜。
【三】
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过年的味道是每家每户厨房飘出的肉香,馥郁诱人。
不知道是村子里妇女做饭手艺太好,还是我们这些小馋猫鼻子太灵,平时哪家吃肉我们都能顺着肉香找到那缕炊烟的出处。可是过年那几天我们不会再凑在一堆闻肉香,都是各自在自家灶台旁转来转去,看着妈妈炖鸡炸鱼煮猪头,然后流着口水去偷炸酥肉吃。
要耐心地等着敬过神后,年饭才开席。一桌菜肴必定有鱼寓意年年有余,有饮料酒水寓意细水长流。
俗话说: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我们可以一年之中四处飘荡,但这天必须回家。所以每年的这顿饭一定是全家人聚得最齐的,菜肴最丰富的,吃的时间最久的一顿饭。席间推杯换盏,笑说旧年风雨,新年祈愿。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心满意足。饭后孩子们高高兴兴地领了压岁钱,大人们也笑盈盈地出门娱乐。
现在依然要吃年夜饭,依然是一年不赶,三十赶晚。春运越来越挤,年夜饭的菜式越来越多,只是话说得越来越少,吃的时间越来越短。但,年还是那个年啊,年饭的肉香还是馥郁诱人。
【四】
现在每到过年都会听到很多类似于年味儿越来越淡的感慨,可是年还是那个年呐,从几千年前有这个节日起它就是它,并且经过岁月的积累它的味道应该是只增不减的。
事实不也是这样的吗?现在春节我们还是要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去拜年……还是会穿有阳光味道的新衣,还是要三十回家吃年饭,还是要放带着硫磺味儿的鞭炮烟花。那为什么说年味儿淡了呢?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变了吗?
是我们长得越来越大,童心越来越淡,可,我们说是年味淡了;
是我们想得越来越多,做的越来越少,可,我们说是年味淡了;
是我们变得越来越快,要的越来越多,可,我们说是年味淡了。
然而,年依旧是年,春节这个几千年来的传统节日还是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带着温情在这片喧嚣中好好过年。
只是我们不再是以前童心十足的我们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