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2023.8.26

作者: 伢赞 | 来源:发表于2023-08-25 09:05 被阅读0次

文/伢赞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看见美,需要我们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看世界的美与丑,看世间的善与恶,看人间冷暖与四季交替。

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眼见的不一定是真的,我们需要用心体会。《孔子家语》中的一篇“颜回偷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受困缺粮,七天粒米未进,颜回讨回来一些米,快蒸熟时,孔子却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当时的他并未言语,等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说他梦见了先父,想用饭先祭拜后,再自己吃。颜回赶忙回答说饭已不干净,刚才炭灰掉落其中,弄脏了米饭,他又不舍不得扔掉,便抓起污染的米饭吃了。孔子用祭拜一事来试探颜回,因为用过的米饭是不能祭拜的,否则就是对先人不敬。不曾想自己亲眼看见颜回偷吃,事情来龙去脉却不是自己想的那般。所以孔子感叹道:“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可信。”人应该靠心感悟,心若蒙了尘,眼必生霜,看不见周遭的一切,看见的都是自己以为的景象。说到这,就不得不说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了。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呢?

孔子的话还有后半段呢,“人依靠的是心,可是自己的心有时也靠不住。”由此感慨了解一个人不容易。是呀,了解不动的事物都很难,更何况思维万变的人呢。

在我看来,看见不是易事,需要靠眼,靠心,更靠时间。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在时间的长河中,做一件好事易,做一辈子好事难。有些人或事一时伪装的很好,那也只是暂时而已,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时间流逝,日子久了慢慢就会露出破绽。降低自己的预期,按照实际情况去理性思考,做好心理准备,等到发现问题了,也不会措手不及。

不管看见或是看不见,我们依旧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所以呀,一些八卦听听即可,不必上心。它们只是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调味剂,尝过便忘。而我们所发生的事,也只不过是别人生活的一些调味剂而已。不用想太多,做自己就好,过自己的生活足矣。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2023.8.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uu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