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作者: 且记今朝 | 来源:发表于2021-06-09 07:21 被阅读0次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作者是Robert de Board, 本书的人物形象是借用经典童话《柳林风声》中的角色。不过没看过《柳林风声》也没有关系,如书中所说“如果你没有看过《柳林风声》,也绝对不会影响你对本书的理解和阅读”。

    作者开题便表明,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也就是说,真正能让自己变好的,只能是自己。

    我们不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情绪,如同蛤蟆先生一样,经历着抑郁的时刻,影响着生活和工作,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正式自己的情绪,感受自己真实的感受,学会接纳并掌控它。

    书中介绍了三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状态。

    当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并不是说“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便是“儿童自我状态”。我们某些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好像红黄蓝三原色,对于所有婴儿来说都类似。儿童的基本情感有,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及依赖。

    成长的本质就是减少并最终打破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父母自我状态便是表现得如自己的父母,包含了自出生起,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对错。不仅批判别人,也会批判自己。

    成人状态便是我们追求的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也是在这个状态才能学习新东西,因为这个状态里能够足够理性思考。

    不过,所有感受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没有人能进入我们的脑海里,强迫我们产生任何情绪。如阿德勒心理学所说,生活的意义都是我们赋予的。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对人类生活的解读。

    书中还介绍了人生坐标,四个象限象限代表四个人生坐标:

    1.我好;你也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好

    4.我不好;你也不好

    “我不好,你好”是处于“悲伤的儿童自我状态”,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自己好,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

    “我好,你不好”便是处于“挑剔型父母自我状态”,常常现在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攻击或谴责别人。

    “我好,你也好”便是处于“成人状态”,觉得自己好,别人也好,能接纳自我状态也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

    如书中所说,能实践的理论才是好理论。而我认为以上理论便是好理论。

    不过真正要进入“成人状态”和“我好,你也好”,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坚持感受自己真实的感受,与自我情绪做联结。终会在“荒芜的沙漠中再度开出鲜花”。


    四夕

    2021060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vs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