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生,善终,善死,善别,他的一生。
在第九个国家公祭日的冬天,家里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每个冬天都冷,如果加上悲伤会更寒冷。据统计说,这个世界上平均每天有30万人离开,也有30万人到来。这万分之一的悲痛落在哪里,都是一个小家不能承受之重。
夜晚安静的时候,我在想:他这一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经历了什么?他是一个好人,为什么在这个年龄生病走了?他自己怎么样,他想成为什么?他有没有遗憾,他希望你干什么?他教会了你什么东西?他离开的损失是什么?他离开的意义是什么?
他现在过的还好吧,在另一端另一个存在里,在另一个没有病痛折磨的地方,没有流感疫情,没有复杂多变和日趋严峻的国际形势的地方,不需要社会认知层面,不需要在乎周边人的看法的地方。感谢感恩您的到来。
最后一次对话,在国庆节回家,我在问他的退休金够不够带孙子们去旅游一大圈?他在笑答,是一个慈祥温暖的老头。再次见面,瘦,疼,打嗝,无意识,呼吸困难,表情只会皱眉,吸氧,动不了,翻不了身,不舒服,无药可医,力量渐渐变小,温度和能量在慢慢流失。感恩他用尽全力支撑着慢慢离开,给了家人多了一份身心准备。
突然离开和慢慢离开的方式不同,慢慢离开的人给家人多了一份从容,全家人会平和一些。虽然有些遗憾在,但有一个死亡通知书在那里,给予他活着的状态,品质,投入很多的注意力,陪伴链接会更多。在一起生活陪伴的时间里,忆起经历过的那些事,慈祥,严厉,抽烟,打骂,争吵,尊重,爱,需要,谦卑,敬畏,感恩。用不一样的视角去看他了解他感受他。从期盼他重新站起来,到欺盼他给你说句话,失去他,你生命中少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活的坦然,活着活着,忘记了会有死亡这件事。忘记了有些疾病和有些事情是无法医治和救治的。不愿意看到这类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没有交代的突然事件。治理抢救,可以提前沟通,没有过度医疗,让他有尊严的离开。你的不舍和无能为力,陪伴照顾,孝顺爱他,他那么爱家人。允许每一个人有自己的感受,或者心里有一点点庆幸他不要受病痛折磨,祝福,感恩。但这些词不能摆在桌面上谈,心中忌讳,不知道如何和这些情绪相处,可以去共情,去感受,借由去听去看。死亡真的是不好的吗?是终结吗?或许有一些更敞开,更靠近的东西。
临近面对死亡你感受如何,允许悲伤,学会接受。不需要在当时呼天喊地,只需自由自如的表达你的感受和情绪,在社会的经验是面对悲伤需要流泪,需要表演式的让人看见你的存在。别人的看法不重要,去感受一下自己的边界,接受不接受都行。在真正来临时,你怎么去关照和支持到自己?你对这个部分如何看见和认知?你如何面对死亡,怎么感受?不用担心,很多人在做这个事情。心里平安,身体平安,灵性平安。
面对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我唯一能做的是照顾好自己,安顿好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不给做事的人添乱。孩子们心里会咋样,会不会怕?不把他们保护起来,那就和她们聊一聊这件事。聊一聊善生,善终,善死,善别。她们会有自己的情绪的疏通。生命中有些发生习以为常到无知无觉?除此无大事,对死亡的敬畏心,让觉知苏醒的敬畏心,死亡的能量和影响如此巨大。别人的处理方式让你的感受和触动。是冷漠和隔离,还是悲伤措手不及的沉痛。让小孩感情真实发生,正常面对。告诉她们,出现的不同声音,只是大家不同的观点,和关系情感无关,让她们对自己和他人有更多了解和看见。
在发生重大的,深刻的影响事件。需要深思你的一生准备怎么过?如何过,你的人生感谢谁?这是经验沉痛后后收到的礼物。有些关系,是给出来的,有些关系,是要出来的。互相关心的家人朋友邻居,是我们健康平安的保险阀。因为累因为悲伤,因为腰酸背痛,脾气都变得有些烦躁,有些对话因观点不同而互相伤害,散发出一些消耗内心的话语。所以,好好说话,好好表达。好好对待你身边可以呼吸空气的人。 尽心、尽意、尽力去做。
感恩生活赐予的苦难与悲痛,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面对自己,面对不想面对的,也是迟早要面对的,从痛苦中拿回自己的力量,把情绪看作一股向你祈求疗愈的能量,不压抑情绪,不被情绪淹没。尊重传统文化,敬畏习俗流程,遵守规矩,顺心顺意,大家的目的是一样的。再次感叹,好好说话,就已经在行善积德了。
提高觉察,清醒决定,承担后果。做该做的事,想做的事。是结束也是开始,在每一刻死去,在每一刻重生。只要种下一颗向善慈悲心的种子,一切皆有可能。人生每前行一段,就身处更大的未知,然后,唯一知道的是,往前。我在哪里?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许只有自己的心可以告诉你去向自己要去的方向,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自在。愿生死相安,生死相悦,一生安宁。
这是公公去世后写的,是2022年我经历的最悲伤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