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
——乔舒亚·贝克尔
日常生活中,通常我们在 80% 的时间里,只使用到自己拥有的 20% 的物品;而我们只在另外20% 的时间里,才会用到另外 80% 的物品。
极简主义,就是让我们将多余的事物丢掉。极简主义倡导的生活是并不需要那么多物质上的东西的,如同《断舍离》一样,试着把不用的东西舍弃掉,你舍弃得越多,就越能专注于对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事物,越容易获得人生的满足感。
但极简主义不应只注重于物质方面的极简,更应注重精神上的极简。毕竟极简主义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物质上的极简。尽可能放弃现有的不能带来实际效用的物品,比如将家中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舍弃,可以送人,可以出售。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要买,或者买之前想想自己有哪些东西可以替代,在作出选择的之前记得静默一分钟,想清楚物品的核心使用价值,看清楚自己的真实欲望。不重复购买一件已有的,甚至是功能重复的东西,也不因各种促销活动屯一些可有可无或暂时不用的东西。不要过度追求奢华,更应注重简约。
精神上的极简。渴望更少比拥有更少更具有价值。当你的欲望减少了,它才能让生活成本变少,从而节约了我们用来维护物品的时间和精力;它可以给繁杂的日子带来了自由和平静,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追求我们最真实的热情。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目跟风,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专注于不超过三项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或者说是与自己理想有关的事,充分学习,提升自我。
生活上的极简。衣食住行上极简,不需要利用奢华的外表和昂贵的价格来修饰自己,简洁的自己才更加真实,内在美才是真的美。运动上极简,选择一到两个自己喜欢的运动,并让自己热爱它,而不只是因为健康才被动去锻炼身体。
社交上的极简。拒绝无效社交,拒绝负能量社交,拒绝酒肉社交,拒绝浪费型社交。朋友可以不需要很多,但一定要是高质量的。虽然说不鼓励社交抱有太强的目的性,但有效社交能够帮助我们在朋友身上寻找到闪光点,并且能让自己虚心向他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社交才是有效社交,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极简社交。
极简主义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又发现很难,特别是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追崇的往往是奢华的享受,对各种东西充满着强烈的欲望,于是每天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在高房价压力下住着不那么喜欢的房子,而且每天说着违背内心的话。我也如此!
最近逛豆瓣的时候,经常能看见别人发表一些极简主义的生活体验,我真的对他们心生羡慕,也敬佩他们这种断舍离的勇气与行为。
虽然,我们的生活总是会被各种琐事烦扰,众多的羁绊也让人产生了深深的疲倦感,但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仍是我一直的追求目标。期待生活极简,生活简约了,心灵也会随之得到净化。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欲望与贪婪,找到生活的主线,学会断舍离,拿掉越来越多的东西,解除越来越多的羁绊,这样我们才可以专注在自己真正在乎的事物上,以获得更长久的幸福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