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

作者: 苏州的雨巷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21:07 被阅读370次

     

精耕细作

        孔子曾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说,食物越精致越好。在那个年代,能够把肉切切细已经是一种高级的追求了,与现代的烹饪自是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这个成语传到现在,有了些另外的意思,带了些奢靡的味道,但今天受邀参加吴江宾馆夏季美食品鉴发布,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这句话,而且随着新菜一道一道上来,这样的感受越来越强烈。最简洁一点,可以总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精。

        精在何处?不妨听我一一道来。

精耕细作

        策划精心。

        或许是平时写点小文章的缘故,遇到任何事,我常会以写文章来做比喻。写文章要求立意要高,大到谋篇布局,小到字斟句酌,都是十分讲究的,否则成不了一篇好文章。作菜也然,不管是高档菜馆,还是家庭日常,都是同样的道理,否则,最好的食材放在手里,还是做不出出彩的菜肴。

        江南饮食,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最大特色,大概就是讲究食材的正宗,以及时令的合适。要讲食材的正宗,倒是非本地不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才是一名好厨师应有的品性和胸怀。但好的厨师,一定会巧妙地利用好本地食材,并且是在最合适的时节,这是毫不含糊的。吴江是水乡泽国,鱼虾水产自然会是主角,这在整桌菜品上有着鲜明的体现。按徐大师的说法,这是夏季美食的品鉴和发布,自然是围绕夏季来展开的。一道抱籽虾,是用女儿红来烹制的,创意先不说,拎过菜篮子的都知道,抱籽虾可是初夏时节的时令货。这一宗旨,是贯穿在整个菜单里的。

        徐大师名叫徐鹤峰,中国烹饪大师,在厨师这一行当中,这是最高级别的荣誉了。按理说,七十多岁了,功成名就,可以歇歇了,但他还是痴迷着做菜,天天钻在厨房里,尝这个,试那个,一个个点子就在他的脑海里生成,一道道新菜就在他的菜勺下出锅。

        不论哪一个菜系,都会有些传统菜,就像戏曲里的经典曲目。但传统菜,哪家菜馆都会做,技艺可能有高有低,但大错不错,总归是相同的面目,同样的滋味。也就是说,要吃那些传统菜品,随便到哪一家饭店都可以。做菜的诀窍,还在于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这才是更高的境界。徐大师有多少新的点子,又有多少新的菜品,恐怕不能一一细数,春季版还没落幕,夏季版又隆重登场,秋季版、冬季版已在谋划之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徐大师早就运筹惟幄,成竹在胸。

        就以一道荷叶焗榴莲一品来说吧,以碧绿的荷叶铺底,用当季水果榴莲焗制的鲍鱼、仔排、鸡翅盛放在荷叶上,鲍鱼鲜嫩,榴莲浓香,再渗透着一丝丝的荷叶清香,让所有食客纷纷称赞。用一位老食客的话来说,这才是在别处无法吃到的好菜品啊。

精耕细作

        制作精致。

        有了好的想法,还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成为现实。据说,有些厨师最怕的就是在厨房试菜。所谓试菜,就是同一道菜,一遍遍地制作,一次次地品味,再一次次地改进,要说出两个版本之间细微的差异,要做出恰到好处的修正,直到无可改进,才会最终定型。这一过程之中的琐碎繁复,是很考验一个人的耐心的。

        我不知道,徐大师以及他的团队,在每一道菜定型之前,曾经做过多少次的尝试和改进?就是到了今天,那些菜品已经摆上了台面,他们还是仔细地观察着品尝者的表情,更多地想听取一些意见和建议。这种感受,想必各行各业都有,但我想,很少有像厨师这样的职业,是如此的直接和复杂。众口难调之下,要让大家都说一个好,被大家普遍地接受,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我观察到了一个细节,厨师们出现在餐厅里的时候,他们的头上都是汗湿的,除了厨房里炉火的温度之外,那种专心、刻苦、精确、忙碌,带给了他们快乐的同时,也带给了他们更多的压力。

        有人说,中餐不像西餐,有标准的菜谱和流程,有一成不变的制作工艺。中餐凭感觉,靠经验,这话一点也不错。在一百个厨师的手里,可能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做法。但这也正是做菜的难度所在。因为,在看似不经意之间,在牢牢地把控住度,帮到恰如其分,这才是最难的,这需要厨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

        所以,每一道精致的菜肴后面,是厨师们的不懈努力。有道冷菜叫蛋沙律芒果卷,芒果被剖成薄如蝉叶的薄片,用来包裹沙律。芒果好吃,但也很难伺候,太生的,硬梆梆,太熟的,烂糟糟,要将其剖成薄片,这很考验厨师的刀工。一道蒸白鱼,看似家常,但最考验厨师的功力,鱼要新鲜不说,暴腌的盐度,蒸制的时间,极为讲究,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最讲究的火候,是用秒来计算的。做一道菜,丝毫也不亚于架桥建屋这样的工程呢。

精耕细作

        形式精美。

        餐饮是个系统工程,一道诱人的菜肴,必然是色香味形俱全的。但有这些显然还是不够的,还得讲究餐具的搭配、摆盘的设计,有时甚至还得考虑灯光等等其他环境的因素。

        我一个朋友,是一个极有仪式感的人,他说,即使是吃一碗白米粥,配一个咸鸭蛋,他也是要把鸭蛋切成花,摆个盘,这样才吃得心满意足。这样的仪式感,也可以叫做腔调。

        有了腔调,是不是菜的味道会更好些?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有腔调的好处,是提升了品位,增添了心情的愉悦,反过来,显然让口中之食更加可口、可爱。所以,凡是有品位的餐馆,都是非常讲究菜品形式的精美的。

        今天的宴席,是以夏季为主题的,餐桌的中间,是一张翠绿的荷叶,虽然只有一张,但一下子点明了主题,让人仿佛置身于清凉的荷塘之中,清风自来。而每一道菜,也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的,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也增添了更多的审美乐趣。

        现在的人,用餐之前先用手机对着菜品拍个照,几成标配。今天的菜,也不例外,每上一道,都要拍个照,现在翻翻手机里的图片,每一张都像是一幅画。

精耕细作

        效果精彩。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座的,有苏州美食界的华大师,还有人称老大的吴越美食促进会的掌门人,跟专家大佬们坐在一起吃饭,除了大饱口福之外,还能大涨知识。比如,那个榆耳,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是长在榆树上的木耳,但听徐大师们一说,才知并非如此,这是一种十分难觅的食用菌,生长的环境也很苛刻,制作和泡发更是非常复杂。一道肴肉,还有扎肴和压肴之别,制作方法是不同的,完全颠覆了原有的有关肴肉的观念。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是深不可测。

        写了这么多,该来说说对这席夏季版菜品的印象了,对我来说,是样样好,就嫌自己肚皮太小。我还观察到一个细节,华大师走南闯北,讲苏州菜他是最大的权威,但到宴席未尾,大家都停下筷子的时候,他还在劝大家把面前的菜吃掉,他的权威点评是,这些菜,在别处是吃不到的,只有吴江宾馆才会有。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

相关文章

  • 精耕细作

    孔子曾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说,食物越精致越好。在那个年代,能够把肉切切细已经是一种高...

  • 精耕细作

    最近,一位作家朋友推荐我看了《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这本书,深深的被这种不起眼,但“小改变,大影响”的作用给触动...

  • 精耕细作。

    公司的日常工作安排放手有一段时间了。 昨天跟单反映说现在订单有点拥堵。设计这边感觉有点忙不过来。回复客户的时间快要...

  • 精耕细作-0317

    既然选择了方向,那就要努力认真地走下去。 总是感觉自己好像远不如别人眼里的自己那样厉害,所以,请努力。 努力提升自...

  • 590组雅思阅读写作必背短语(中)

    201. intensive agriculture 集约农业;精耕细作 202. public transpor...

  • 精耕细作,志在云端

    我们自从跨过天山,进入八一中学开始,每个人都把来疆的梦想和激情化作不懈的努力,主动融入,真情奉献,刻苦钻研,做到顶...

  • 秋收赋

    随风寄语天地间 赋诗作画若等闲 精耕细作织锦绣 国瑞民丰舞蹁跹

  • 莳田

    田少方寸不长草, 精耕细作牵绳描。 布谷声传节气到, 何不抛撒免伤腰?

  • 学业,像什么行业?

    学习做人,不似工业机械加工,更不像商业买卖,而是农业,精耕细作,顺应天性,方能成就个性。

  • 日精进

    只有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排除干扰,精耕细作,才能做细做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耕细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en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