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改变了世界。
文字可以增进人类的能力,但也使人的“诈”的一面表现了出来。因此,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

什么意思?就是说,他把字造出来的时候,老天在下雨的时候,下的不是雨,而是粟;恶鬼在夜晚嚎哭。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说文字这东西太厉害了,仓颉把它给造出来,也就相当于泄露了天机。有了文字,人们变得聪明了,或者说是机灵了,感觉到耕作太辛苦了,就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上天担心百姓没米吃,就“天雨粟”了。另外,鬼觉得文字是用来对付他们的,俗话说“鬼画符”就是这意思。文字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些符号。鬼看到文字后感觉到害怕,就在夜里嚎哭。

真真假假几千年,时间应该是在夏商之间,其它是真是假也就无法考证了。仓颉创造文字后,经无数“后世圣人”的改进,就有了今天我们现在在用的文字了。这个“后世圣人”具体是谁也无记载,应该是无数先贤前赴后继的结果吧。
统一文字同样伟大
最开始,各个部落的文字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你写的东西,住得离你远一点的人就不认识了。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外文。一直到了那个伟大的始皇帝,他统一了文字,就才有了全国通用的统一版本了。
文字开始是写在竹简上的,战国开始有用“帛”的。纸是汉代才有的,笔出现在商代。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
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上”就是用两横表示,上面一横稍短一点。而“下”也是用两横表示,却是下面一横稍短一点。
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积成“武”,“人”“言”积成“信”等。
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如“江”“河”两字,左边是形,右边是声。
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其实,也叫同义字。如“考”“老”,“首”“基”等字。
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 那个意义用。如“予”“汝”“彼”等。

字体的演变
从秦以后,文字基本固定,只是书体演变的开始。演变的方向就是简易。
始皇统一文字时用的是小篆,没过多久,就产生“隶书”。到了汉末,逐渐形成了隶书的标准,就是“汉隶”。其实,在汉末还有发现草书,谓之“章草”。魏晋之时,又对草书加之改进,产生了“今草”。到了唐代,逐渐对隶书进行简化。“行书”则起于晋代,一直没用至今。
昨夜,读了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之“《说文解字》第一”有感而写,权当是读后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