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明白一件事,须追溯既往,现在是绝不能解释现在的。而所谓既往,就是历史。
* 清朝虽是异族,然其对于中国的了解, 较胡元为深。其治法遵依中国习惯之处,较胡元为多。因其能遵依中国的习惯而利用中国的国力,所以当其盛也。武功文治,亦有可观。
* 初民的开化,受地理的影响最大。古代文明的中心是黄河流域,黄河流域以北便是蒙古高原,地味较瘠薄。气候亦较寒冷。其民久滞于游牧的境界,不能发生高度的文明。黄河流域之南便是长江流域,其地味过于腴沃,气候亦太温暖,其人受天惠太觉优厚,于人事未免有所不尽。而且平原较小,在古代,沿泽沮洳之地又特多,交通亦不十分便利。只有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中,地味不过腴,亦不过瘠。懒惰便不能生存,而只要你肯勤劳,亦不怕自然界对你没有酬报。而且平原广大,易于指挥统驭。所以较高的文明、较大的国家都发生于此,而成为古代文化的中心。
* 文化两字,寻常人对于它,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是什么崇高美妙的东西。其实文化只是生活的方式。各国民所处的境界不同,其生活方式自然不同,文化也因之有异了。人类是富于模仿性的,见他人的事物和自己不同,自会从而仿效。而彼此的文化,遂可以互相灌输。
* 凡异族入居中国的,其制度,可以分作两方面来看:其一,他自己本无所有,即使略有其固有的习惯,入中国之后,亦不可复用,乃不得不改而从我。在这一点上,异族到中国来做皇帝,和中国人自己做差不多,总不过将前代的制度作为蓝本,略加修改罢了。又其一,则彼既系异族,对于中国人,总不能无猜防之心。所以其所定的制度,和中国人自己定的,多少总有些两样。元朝的制度,便该把这种眼光来看。
*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羽”,以中国之大,岂其区区东北一个小部落所能吞并?金朝的兵力不算不强,然而始终不能吞并南宋,便是一个证据。然则明朝的灭亡,并非清之能灭明,还只是明朝人自己的灭亡罢了。
* 天主教士的传教于中国,和其在他国不同。他们深知道宗教的教理,不易得华人尊信的。所以先以科学启发中国人。后来才渐渐地谈及教理。利玛窦到北京之后,数年之间,信教的便有两百余人,徐光启,李之藻等热心科学之士,都在其内。当时的教士,并不禁华人拜天、拜祖宗、拜孔子。他们说:“中国人的拜天,是敬其为万物之本;其拜祖宗,系出于孝爱之诚;拜孔子,是敬仰其人格。都不能算崇拜偶像。”教士都习华言,通华文。起居饮食,一切按照华人的样子,他们都没有家室,制行坚卓,学问渊深。所以很有敬信他们的人。然亦有因此,而疑其别有用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