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一篇课文背了一夜才背下来;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对五年前老师的一句气话念念不忘,必须找机会报复一下才安心;一个二十八岁的已婚男人,整日东游西荡,特别轻浮…如果一个人身上有这么多问题,是不大可能会受到崇拜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通过坚持不懈的自我教育,成了“晚清中兴之臣”、“半个完人”、“最后一个大儒”。
没错,他就是曾国藩。他的为人处世之学直到今天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在我看来,那个资质平庸,问题多多的普通青年,之所以能够实现华丽转身,变成一个后世敬仰的名人,是因为他的人生中有五个关键字。
1.静
曾国藩考中进士后,有一段时间等待皇帝安排工作,这段时间他轻松悠闲,没事就离开家往外跑,让从老家来看他的老爸都看不下去了。
他到朋友家聊天,聊的意犹未尽,还要跟朋友去菜市口看热闹;他不想听病中妻子的呻吟,到朋友家坐着聊了一夜;他再三要求见见朋友美貌的歌姬,见着了很快就开始了“审美”。
其实曾国藩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他克服这样问题的方法是静坐。
静坐,其实就是冥想。不是有点动静就坐不住了,不是出家弃世的打坐,而是身心安静,思虑安定,内心安详。
曾国藩说,“内心清净,自有远大。”一个人只有静下来了,才能远离凡尘俗世的纷纷扰扰,产生最具生命力的智慧。
2.勤
曾国藩寻求内心平静,绝不是躺平,相反,他一生最看重“勤”字。
他认为“勤”有三重重要意义。对个人,勤能养生,能培养品格;对家庭,勤能持家,能兴旺发达;对集体,勤能改变风气,能培养团队精神。
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就告诫儿子,身体不好不要依赖药物,要多散步,多做家务,还可以种点地。他规定家中的孩子要做到手勤、脚勤、口勤、脑勤、事勤,这样可以用一个优点撬动一连串优点。
他在做两江总督调任北方的时候,给女眷们留了一份日课表,要求每天做四类家务,回来验收。带领部队时,他说,“不问战事之利钝,但课一己之勤惰。”,结果带出来的湘军成了攻打太平军的主力。
俗话说千般想,不如一时做!勤快一点,再勤快一点,再勤快一点点,一定能塑造出与众不同的人生品质。
3.趣
我们看到的曾国藩画像,往往是一个表情严肃、饱经沧桑、又城府很深的老臣形象。其实曾国藩的生活中有意想不到的意趣。
他曾在和幕僚们的一次聊天中,讲了一个自己家里的笑话。他大儿子曾纪泽新婚不久,妻子经常织布到夜里。一天,他实在受不了,就大喊:妈,把你儿媳妇的纺车砸了吧,我睡不着。结果曾国藩也大喊,老婆,要砸把你的也砸了吧,我也睡不着。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
曾国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生有用之岁月,半消磨于妻子。”就是说,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陪伴妻子孩子了,这也说明他十分爱家。
这个趣字,是说人生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感、幽默感。如果一个人只知道严于律己,却了无生趣,那这个人得多无聊。
4.忍
曾国藩不仅是个自律、有趣的人,还是个“狠人”,他的狠,体现在“忍”上。
清末,绿营军战斗力严重不足,曾国藩曾经响应咸丰皇帝号召,在家乡办团练。他的团练有一千人,成了一只强大的地方武装。
后来,他受到省长张亮基的支持,同时训练团练和绿营军。时间一长,绿营军就不受不了了,有一天,竟然只有一个将领带队赶来。曾国藩知道后,立刻弹劾了其他将领,并要求要有处分决定和记录。
这下,就有人闹事了,而且越闹越大,到最后吓得曾国藩直接去找新任省长骆秉章。谁知骆秉章却替他赔礼道歉,安慰闹事官兵。曾国藩一气之下就去了衡阳。
去了衡阳之后,他没有将这件事告诉皇帝,而是要求扩兵,直到组成了17000人的队伍,直到有把握打胜仗了,才出山。
忍,不是忍让和逃避,而是要忍得有价值,忍得彻底且不忘伤痛,让忍变成厚积薄发,蓄势待发。
5.恒
曾国藩之所以能让后人仰望,最根本的,还是他领悟到了“恒”,而领悟到恒,是源于他的戒烟经历。
他17岁开始抽烟,32岁成功戒烟。期间几经反复。为了戒烟,他改过名,当着朋友面砸过烟具,写反思日记,都没有成功。直到一天夜里,他悄悄砸了烟具,烧了烟叶,写下日后著名的“日课十二条”,戒烟成功。
这是曾国藩自己的十二条军规,那夜以后,他坚守了一生。这就是曾国藩的过人之处,计划写了,就去实践,用一生去实践,他真正实现了自我超越。
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并不包含戒烟。因为他达到了自省的境界,也就无需提醒自己戒烟。
自省,最需要恒。魏晋名士殷浩认为,在这个世上,不是“我与世周旋”,而是“我与我周旋”,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戒烟成功,恰恰就是“我”战胜了“我”。
静、勤、趣、忍、恒是曾国藩个人修身养性的五个关键字,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尽管时代在变,评价的标准在变,但品德的魅力是永远不会变的。我相信,这五个字,普通人只要学会一个并努力践行,大概率就会受益无穷。
注:本文参考了《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