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200

作者: 果大喵喵 | 来源:发表于2019-02-09 04:34 被阅读29次

    #Empires

    And at last, in its curved and imperceptible fall, the sun sank low, and from glowing white changed to a dull red without rays and without heat, as if about to go out suddenly, stricken to death by the touch of that gloom brooding over a crowd of men.

    Forthwith a change came over the waters, and the serenity became less brilliant but more profound. The old river in its broad reach rested unruffled at the decline of day. We looked at the venerable stream not in the vivid flush of a short day that comes and departs for ever, but in the august light of abiding memories. And indeed nothing is easier for a man who has, as the phrase goes, "followed the sea" with reverence and affection, that to evoke the great spirit of the past upo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hames.

    Hunters for gold or pursuers of fame, they all had gone out on that stream, bearing the sword, and often the torch, messengers of the might within the land, bearers of a spark from the sacred fire. What greatness had not floated on the ebb of that river into the mystery of an unknown earth! . . . The dreams of men, the seed of commonwealths, the germs of empires.

    - Joseph Conrad《Heart of Darkness》

    今天是破五,往常家家都会包饺子,放鞭炮。不过雾霾比较严重的时候,可能娱乐项目顶多只能改在室内里。说到吃,昨天我们很粗略的管窥了中国绵长的历史,聊了几个比较不太被人注意到的话题。我们讲到布罗代尔假说,不同国家种植的农作物差异很大,因此也造就了不同的国民性格和差异的文明。想想,是不是善于种植小麦水稻的东方国家,人的性格温和儒雅,而常年漂流在海上的维京海盗们只能靠咸肉度日,性子也更粗犷耿直。

    研究历史,就像研究一个人一样。我们想了解一个人的现在,是什么造就了ta的秉性,习惯,就要去了解他过去的经历,他小时候的生活。也才能更好的预测出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的未来。我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并不是为了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而是要迅速的打破这门学科看似坚不可摧的保护带,直击内核,快速掌握它的核心研究方法,思考框架,建立与其他知识的有效连接,以便为我所用。那学习历史课,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历史学家杜兰特说,“历史只是猜测和偏见”。回想一下你养育孩子的经历,很多的经验总结都只能是事后才得出。而且就算是认知反复的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既无法回到过去(孩子早已长大),也往往发现这些所谓的经验并不能真的指导当下的生活(我们总是犯着同样的错误,要不怎么很多人都感慨,“听了许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或者经验根本赶不上情景的更新,早就过时了!

    学习历史,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直觉般的“历史感”。有过买卖股票经历的人可能都有类似的体验:回看波动图的时候,都有这样一种错觉,“要是在这个低点买,然后在这个高点卖出就好了。” 可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当我们回顾历史,总能很容易看出哪里是低点,哪里是高点。可当你身处每个当下的节点时,那看起来既像是要反弹的低点,又像是随即可能回落的高点。更让人尴尬的是,自己常常估测的与实际相反!

    历史就像股市一样,也是诸多因素,多方人为参与的结果,它是一个类似混沌学研究下的复杂系统。我们都听说过一直蝴蝶煽动翅膀,会引起几百公里外的风暴海啸。可既无法预测,更无法计算。我们从宏观视野研究大历史,反而是要培养自己一种微观体感,一种跳脱具体历史事件的格局,一种见微知著的敏锐洞察。很多时候,我们被困在当下的错误里,只是因为把一时的“时尚”,“热捧”当成了趋势:看看那些短短几年间倒掉的互联网企业,就明白了。我们不要追逐泡沫,而是要跟随波浪下面的“洋流”。真正的趋势往往都是常识,就在我们身边那些不被轻易注意到的地方。

    1. 罗马的逆袭与波里比阿周期

    今天我们再从西方视野,从帝国兴衰的角度来探究一下历史。说到早期的帝国,一定会提到罗马。说到罗马,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这句俗语,还有“母狼为两个小男孩哺乳”的城徽。罗马的初创据说是在公元前8世纪,也就是我国的周朝。而罗马这个大企业也确确实实不是一朝一代,而是经历了多任国王CEO,一代代人建立的。

    罗马总体上可以分为王政时代(由国王执政官,家族元老院,公民大会构成。也就是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的雏形),共和制时代(后来推翻国王,由元老院贵族共同统治),到罗马帝国时代(我们熟悉的马略,苏拉,凯撒,克拉苏等等都是共和制末期的军阀枭雄,最后由屋大维结束混战,成功完成转型)。

    如果我们时光倒流,回看公元前的4世纪:整个地中海到处是“明星企业”,有骁勇善战的斯巴达,有工商业发达的雅典城邦,有亚历山大大帝打造市值第一的马其顿,更有当时的海上霸主迦太基。一群流落在意大利半岛的逃亡者,居然成功逆袭成为最大的赢家。除了研发出海上战争的先机武器,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罗马先进的政体和管理制度。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古罗马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提出一个政治周期理论:王权政治会蜕化为暴君政治,贵族政治会蜕化为寡头垄断,民主政治会蜕化为暴民统治。每个政权,一不小心就会蜕化成自己最丑恶的样子。人也是一样。

    托孤企业家-屋大维

    正像一个初创企业最核心的是研发实力,一位成功的军阀最重要的就是强大的军事硬实力。这是屋大维获胜的第一法宝;你想做大做强,想成为龙头,就要有启动资金,又要会杠杆撬动资源,拉拢顶尖技术人才,联络投资人。屋大维作为凯撒的远房侄孙,不仅继承了大笔的遗产,更是善于花钱,以巨款拉拢士兵和元老院来为他效忠;你也要会为自己制造影响力,屋大维利用大文豪西塞罗对安东尼的声讨,成功笼络到安东尼的反对者和凯撒的旧部。现在总统竞选的那一套,早就不新鲜。早期积累,识人善任,借势造势。企业家精神,他条条中。

    大有大的难处

    当年诺基亚的总裁望势兴叹:“我们没做错什么,但我们失败了。” 船大调头难,当一个国家的体量越来越庞大,就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军队个人化。将领常年驻守在外,与军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他自己需要更多的权利来安置和抚慰部下。当苏拉带着军队要求元老院恢复独裁官制度,并且要求无限期任职,元老院根本没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

    紧急状态的法西斯

    在古罗马,执政官的权利象征,叫做法西斯:是由一对束棒上面加一个斧头。它的象征意义是,只要你对共和国存亡构成威胁,我将不再把你当成罗马公民,而是共和国公敌。国家安全高于一切之上,也包括国家可以监事你的一举一动,监听你的个人隐私,只要国家宣布这是“紧急状态之下”。德国法学家卡尔·施密特说:“政治就是要划分敌友,而法律则是要保护自己人。” 可是,又该由谁通过怎样的方式来界定何为“紧急状态”?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一个叫墨索里尼的独裁者成功借用了法西斯这个名字。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推荐你看看Will Smith主演的电影《全民公敌》,还有电影《Snowden》。

    2. 英,法,美,世界秩序中的利维坦

    讲到政治周期与制度,如果让你来举例中世纪比较进步的制度,你会想到什么呢?

    英国的《大宪章》。提到好的政府制度,我们一定会想到的那些具体的措施:保护产权,高效清廉,发展自有贸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仔细看看,这说谁呢?几乎都是从英国总结出的经验。可真实的情况是,这些思想并不是一开始就提出来的。18,19世纪的革命狂潮,是法国大革命让全世界人民学会了自由、平等和博爱,认同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当时的英国在干嘛呢?拿破仑说英国,不过是个 a nation of shopkeeper,一个抓紧一切时机赚钱的小店主。早期的英国不仅抢夺西班牙的商船,进行殖民侵略,还到处偷窃他国知识产权,甚至“绑架盗窃”他国技术劳工。就连限制国王权利的宪章,也是阴差阳错的鼓励促进了英国国债的发行。所以其实很多后来看似“先进”优良的政策措施,都不是一开始生长出来,而是在行动中慢慢成立,甚至是偶然而为的。

    我们之前讲金融的时候讲过,这种提前预支的方式鼓励和刺激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这是后来帝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后面讲经济学的时候,会再讲到一点英国的自由贸易和金本位。只可惜两次而来的世界大战,彻底动摇了英帝国的根基。战争结束了,帝国也结束了。

    尼尔·弗格森在他那本《帝国》里提到一个“霸权稳定论”:在国际经济中,缺乏一个凌驾于各个主权国家之上的“世界政府”,所以,为了保证全球经济秩序的有效和稳定,就必须由一个大国,尤其是一个霸权国家来提供。想想我们之前讲到的霍布斯的《利维坦》,是不是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管理学的平衡记分卡之父罗伯特·卡普兰,也是一位国际政治学家,他这样说过:“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在回顾21世纪的美国时,将认为美国既是一个帝国,又是一个共和国”。美国是个性格颇为双重和矛盾化的,一方面会非常理想主义,另一方面遇到挫败又马上变回孤立主义。(也不奇怪川普喜怒无常的由来。。)对付这样性格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你遇到“巨人”的时候不必轻举妄动,但也要多加小心,他体量庞大,一举一动即使并非出于故意,也会无意中撞倒身边更弱小的人。

    断壁残桓掩宫阙,

    秦笛瑟瑟楚歌绝。

    莺歌燕舞笑犹在,

    不见帝王永寿岳。

    - 果大


    通识精读25

    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这些书也值得书:

    2. 波里比阿,《历史》。后来的英译本和中译本均改名为《罗马帝国的崛起》。

    3. 彼得·希瑟(Peter Heather),《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

    4. 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5.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帝国》。

    6.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巨人》。

    7. 联合作者大卫·科兹(David M. Kotz)和弗雷德·威尔(Fred Weir),《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

    8.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9. 《光荣与梦想》

    如果你对罗马和拜占庭历史感兴趣,果大再为你推荐以下这些书:

    10. 罗纳德·塞姆,《罗马革命》

    11. 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是两部书的合集。他最有名的是那部《罗马史》,可惜已经失传。

    12. 李维,《罗马史》。

    13. 汤姆·霍兰,《卢比孔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76/20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no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