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青蛙”理论
【旧知】
原来也有写每日清单的习惯,但纯粹就是怕自己忘记,把第二天要做及可能要做的事情罗列一遍。看着大大小小满满一页,其实加起来大概一两个小时都能完成。看着整页的钩子,感觉满满的成就感,好像今天一天都没有浪费,但是晚上躺下之后细想,好像会想不起来这一天做了什么。
学习萌薇老师的课程之后,萌薇老师一直强调写要事3件就可以了,然后一直困惑究竟那三件事写在手账本上,其他该做的事该如何安放?于是出现两个版本,自己随身带的本子还是照常满满一页,到了晚上,选取其中重要的三件写到手账本上,好像觉得是为了完成任务!
【新知】
原来除了按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四类分,还可以分成大小青蛙,每天的工作清单中应该是大小青蛙的组合,复杂而又大的任务属于大青蛙(需要1个小时以上),最高优先级,其他都是小青蛙。小青蛙的作用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让自己充满“成就感”,信心满满的完成难啃的“大青蛙”。
一天大概是6-8只青蛙任务,1-3只大青蛙,3-5只小青蛙。一般早上先完成1-3只小青蛙,再开始大青蛙,最后以剩余的小青蛙收尾。
当然。如果大青蛙如果没有办法在一大块的时间内完成,那就拆分成小青蛙。
【行动清单】
现在开始按大小青蛙对自己的一日清单进行归类,发现原来自己总是以完成数量较可观的小青蛙为荣,而对于大青蛙总是一拖再拖。
另外,试着对大青蛙进行拆分,变成一个个小青蛙也许更容易,也更乐于去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