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情·婚姻”的哲思】
一、性本身是一种健康的东西,其唯一的原则是快乐,与道德无关。
男人喜欢女人,这实在是天地间最正常的一件事,没有什么可羞惭的。
如果一个男人不动情地玩女人,同时保住一个稳定的家庭,人们不会说他什么。
可是,倘若你认真地爱了起来,导致婚姻破裂,舆论就会大哗。
对于这种浅薄的舆论,当然无须理会。
婚姻必须是高质量的,真正以爱情为基础,这是绝对要求,决不能忍受两人不爱而仍在一起生活。
两个人只有爱到了想永不分离的地步,才应该结婚。
但是,事实证明,即使怀着这样的心情结了婚,仍不能保证白头偕老。
爱情有太多的变数,不完全是人力所能控制,可是,因相爱而结婚的人至少应争取把变数减到最小量。
但是,正视欲望和感觉,除了热恋阶段外,一个人完全可能对别的异性产生性吸引意义上的好感。
舞蹈家邓肯说过一句最通情达理的话:“如果你有一个身体,它天生要遭受许多痛苦,包括疾病等等,既然如此,只要有机会,为什么就不可以从你这个身体上汲取最大的快乐呢?”
单就性本身而言,婚姻肯定不是一个合理的制度,因为性快乐不是纯粹的生理过程,同时也是心理过程,需要新鲜感的刺激,而单一不变的性伴侣关系则可能麻痹性兴趣,减弱当事人享受和提供性快乐的能力。
其实,这些道理对于有诚实感官的艺术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两位画家曾讨论这个话题:
奉行独身的一位说“我太知道性爱的本质,不可能长久。所以,我不愿意对女孩说爱什么的,即使我很喜欢她。说了以后还要修改,工作量太大。我希望每一次都是新的创造。可是,她的期望落空,心中不快,又使这新的创造不能实现。这是我最大的苦恼。”
业已结婚的另一位说“我的苦恼是必须躲躲闪闪。我看见好的女孩,一个嘴角,一只手,就是激动。恋爱一场又一场,我就是高兴,像过节一样。可是,我必须背着妻子,因为我爱她,不愿让她痛苦。”
前一位完全不相信性爱有持久的可能,所以选择不结婚,甚至不说爱这个词,彻底地诚实,姑且不论。
后一位提出了一个问题,便是一个感到有结婚需要的人应该如何处置自己的多元性爱冲动。
人是有对专一的爱的需要的,不管是否接受婚姻的形式。
理想的婚姻应该是两人在生死与共的意义上只爱对方,同时各人保持与其他异性之间交往的自由,包括性交往的自由。
当时西方有一种开放婚姻的理论,便是这样主张的。
作为一种修正,提倡宽松的婚姻,对婚外性自由加以限制,仅限于偶尔出轨。
这是对人固有的性嫉妒本能的让步,虽说克服性嫉妒是人生的大超越,但这种本能的强烈,不宜太触犯它。
爱情的专一可以有两种含义:
一是,热恋时的排他性;
二是,长期共同生活中彼此相爱的主旋律。
宽松的婚姻便属于后一种情形。
如果双方的爱情足够牢固,心胸又足够宽广,那么,就有可能把各人的其他感情体验和性体验变为双方的共同财富。
二、爱情三角形理论。
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责任感。
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
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
责任感则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一)亲密。
亲密是指爱情关系中那些促使双方亲近、志同道合和不分彼此的感情。
1、爱方主动照顾被爱方并努力促进他的幸福。
一方可能以自己的幸福为代价去促进另一方的幸福。但是,也期望对方在必要时同样会这样做。
2、爱方喜欢跟自己的情侣在一起。
当他们在一起做事情时,他们都感到十分愉快,并会留下美好的记忆,对这些美好时光的记忆能成为艰难时刻的慰藉和力量,而且,共同分享的美好时光会涌流到互爱关系中并使之更加美好。
3、情人必须非常看重和尊重对方。
尽管情人可能意识到对方的弱点,却不能因此而减少自己对对方的整体尊重。
4、在艰难时刻能够依靠对方。
在患难时刻爱方仍感到对方跟自己站在一起。
在危急时刻,爱方能够呼唤对方并能指望对方跟自己同舟共济。
5、情侣应互相理解。
他们知道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相互对对方的感情和情绪心领神会,且以相应的方式互相作出反应。
6、与被爱方分享自我和自己的占有物。
爱方乐意奉献自己、自己的时间以及自己的东西给被爱方。
虽然不必所有的东西都成为共有财产,但双方在需要时会分享他们的财物,最重要的是分享他们的自我。
7、从被爱方接受感情上的支持。
爱方能从被爱方得到鼓舞和支持,感到精神焕发,特别是在身处逆境时尤其这样。
当你感到似乎一切都在跟你作对,但你意识到只有一件事不会出问题:你的配偶始终跟你站在一起。
8、给被爱方以感情上的支持。
在逆境下,爱方与被爱方在精神上息息相通,并给予感情上的支持。
当你感到被爱方在工作上行为不理智时,不管你是否同意他的行为,你都在感情上支持他,这时你就知道你有能力给予这种支持。
9、跟被爱方亲切沟通。
爱方能够跟被爱方进行深层次和坦诚的沟通,分享内心深处的感情。
当你为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感到困窘为难时,你仍能推心置腹地跟被爱方交谈,这时你所经历的就是这种沟通。
10、珍重被爱方。
爱方充分感到对方在共同生活中的重要性。
当你认识到你的配偶比你所有的物质财富都更为重要时,你就知道你对被爱方具有这种珍重和珍爱。
亲密是爱情的基础,但是这是一个慢慢地忽冷忽热地发展起来的基础,且很不容易真正建成。
(二)激情。
爱情中的激情成分意味着处于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
激情主要是欲望和需要的表达方式——诸如对自尊、照顾、归属、支配、服从和性满足的渴望和需要。
这些种类颇多的需求的强烈程度因人而异,因情境和爱的种类而异。
这些需求通过生理和心理的激发而表现出来,这两种激发常常无法分开。
爱情中的激情很容易跟亲密中的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而且经常互相煽风点火。
两个异性朋友,一旦他们感情上的亲密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发现自己最终已处于相互身体的吸引之中。
激情在间歇强化的情况下发展最快,而间歇强化通常在爱情关系的早期阶段最为强烈。
当你想得到某人时,有时候你感到似乎越来越靠近他,有时候你又感到不是这样——称之为“若即若离”,这正是一种使激情不断激发的间歇。
(三)责任感。
责任感成分由两方面组成:短期的和长期的。
短期方面就是作出爱某个其他人的决定,而长期方面则是作出维护这一爱情关系的承诺。
爱情的责任感成分的这两个方面不一定同时发生。
决定爱上某人不一定意味着承诺对这一爱情的责任。
奇怪的是,情况也可能相反,即在一种你并没有作出决断的爱情关系中你却要承诺责任,如在包办婚姻中即是如此。
有些人承担了爱另外一个人的责任,但从未承认过他们的爱。
但最常见的情况是决断先于承诺责任。
事实上,婚姻制度本身就集中体现了决定终身爱另外一个人的承诺的合法化。
虽然爱情的责任感成分可能缺少亲密和激情的“热度”和“电荷”、爱情关系不可避免地总是伴随着美好时日和阴暗季节。
当处于阴暗季节时,正是责任感这一成分维系着这一关系,使之不致破裂。
这一成分对熬过艰难时日以重返美好时光是必不可少的。
忽视这一点或把它跟爱情分开,你可能正好失去了爱情关系中一个使你既能共享美好时光也能共同熬过艰难时日的成分。
有时候你可能不得不信赖你对责任的承诺会带你越出幽暗的低谷,再次回到你所希望的、就在前面不远处的阳光灿烂之地。
三、婚姻是成长的需要。
为什么要结婚?
因为父母催婚;因为要生孩子;因为到了年纪就该结婚;因为再不结婚就老了……
当然,有的人是因为爱情而选择婚姻。
两个人很相爱,所以想结婚,认为结婚了两个人就能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永远在一起。
婚姻本身是一种连接,它可以说是我们能够体验到的最亲密的连接形式,而这种亲密感是其他连接和关系所无法给予的。
在这短暂的一生当中,如果能够找到这样一个人,我们彼此相伴,一起携手前行,不也是一件十分美好幸福的事情吗?
当然,拥有美好和谐的婚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可这不正是婚姻的另一个意义所在吗?
婚姻的经营需要沟通技巧,需要学习如何去爱,需要学会尊重,学会宽容……
从这个角度来说,好的婚姻绝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完美婚姻”,而是彼此都愿意沟通,都渴望成长,并且能够在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更好的伴侣。
不过,仅仅是想通了还不够,还必须消除内心的恐惧。
事实上,很多人不愿意走进婚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害怕受伤,因为他们的潜意识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没有什么感情是可以天长地久的,我们怎么可能一辈子就只喜欢一个人,就对一个人忠诚呢?
他们不仅不相信对方,就连自己,都不相信。
如果注定了要失去,注定了会结束,那为什么还要开始呢?
其实,这是典型的“外控者”思维,也就是认为结果是注定的,自己对结果没有任何掌控权。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感情能否长久,婚姻能否持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
尽管爱情中的激情是短暂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但爱的感受是可以一直存在的。
只要我们懂得如何通过爱的行动和言语,让彼此一直拥有被爱的感受,那么这段感情就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谁会舍得离开这种“被爱”的感觉呢?大家之所以会选择离开,通常都是因为感受不到爱。
无可否认,婚姻的确是有风险的,因为“失去”的可能性永远存在,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四、男人只懂得人生哲学,而女人却懂得人生。
爱情有三个层面:
在生理层面上是性欲,叫做两性相吸;
在心理层面上是审美,叫做两情相悦;
在灵魂层面上是知己,叫做两心相契。
在情感方面,女人更具有人性,比男人更是人。
不是说男人不是人,但是,和女人比较,男人身上人性要弱一些。
男人身上也有比女人强的东西:
一个是兽性,另一个是神性。
人身上有三个东西,就是兽性、人性和神性,兽性和神性在两端,人性处在中间。
比较而言,男人执于两端,女人取其中间。
在男人身上,一方面,兽性很强烈,比如说,性冲动表现得很直接,并且比较好斗,其实在动物界也是这样,应该说这是一种生物学现象。
另一方面,和女人相比,比较多的男人有所谓的形而上冲动,所谓的终极关切,追求不朽,也就是神性。
女人不一样,就兽性而言,她表现得比较温和,动物也是这样,雌兽比雄兽温和。
就神性而言,女人不太为所谓终极问题苦恼,她更加关心实际的人生。
打一个比方,又可以这样说:在地狱、人间、天国这三样东西中,男人一会儿下地狱,容易悲观,一会儿上天国,容易空想,惟独不肯在人间好好呆着。
相反,女人是更属于人间,更属于大地的。
男人苦苦地寻求家园,女人不寻求,因为她就是家园。
女人比男人更懂得人生。
在面临人生灾难或者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发现,女人比男人更加理智,也更加沉着。
比如说,家里有亲人重病或去世,这时候,慌乱的多半是男人,而女人往往能够迅速地理出头绪,做那些必须做的实际事务。
在整个人生态度上,女人也比男人更加正确。
常常听人指责女人爱虚荣。
的确,女人爱打扮,喜欢逛商场。
天下的丈夫在陪太太逛商场方面多半缺乏耐心,女人逛起商场来从不知疲劳,商场是女人的天堂。
男人们多么讨厌太太购买服饰时的长久等待,而女人们多么讨厌丈夫购买名声和荣誉时的无尽等待,这种等待往往耗费了她们的大半生光阴。
女人的虚荣是表面的,男人的虚荣却是实质性的。
女人的虚荣往往只是一条裙子,一个发型,一场舞会,她们对待整个人生的态度并不虚荣,在家庭、儿女、婚丧等大事上抱着相当实际的态度。
相反,男人虚荣起来就不得了,他们要征服世界,扬名四海,流芳百世,为此不惜牺牲掉一生的好光阴。
当然,男人和女人的虚荣其实是互相刺激起来的,男人喜欢漂亮的女人,使得女人不能不注意打扮,女人喜欢成功的男人,使得男人不能不建立功业。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有一点虚荣没什么关系,这种互相的刺激可以使生活增添一些内容和色彩。但是,应该适可而止。
为了生存和虚荣,女人们不妨鼓励自己的男人去竞争,但请记取,好女人能刺激起男人的野心,最好的女人却还能抚平男人的野心。
你可以鼓励自己的男人去打天下,但是,你还应该随时准备把他召回来,让他知道,无论他能否打下天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在等待他归来。
因此,他能否打下天下也就完全不重要了。
如果你逼他一定要打下天下,把他逼死在疆场上,你的虚荣就太过头了。
性、爱情、婚姻的问题是人人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年轻人,但其实不年轻也一样,一个人一辈子都会关心这个问题的。
一个人感到幸福不幸福,实际上和自己在性、爱情、婚姻这个问题上的遭遇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自己一生的经历,真正给自己带来了极大快乐的事情恐怕就是爱情,但往往也是这个问题上的遭遇可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苦恼。
爱情可以使人极乐,也可以使人极悲。
许多人间的悲剧也是发生在爱情、婚姻这个领域里,有些人因此就看破红尘了,把人世看淡了。
譬如说贾宝玉,他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导致他最后遁入了空门,当和尚去了,当然原因很复杂,但至少爱情悲剧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爱情而自杀的人,恐怕比为别的什么事都多。
有的是失恋,有的是殉情,两个人相爱得不得了,但就是不能结合,结果就一起去死吧,这样的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时常发生的。
还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在爱情方面受挫吧,就变得玩世不恭了,反正我看透了,哪里有什么爱情,那我就不要爱情了,我只要性。
丁俊贵
2023年2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