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掌握了必要的字词量,可以流畅地读书读报的时候,基础阅读这一关就过了,可以进入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分为两个步骤:系统化略读和粗浅阅读,有经验的人可以同时进行。
第一个步骤:系统化略读。
你在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会先看哪部分呢?
有的人会先看目录,有的会直接看正文第一页,估计也有人会挑其中感兴趣的部分先看。
如果你想真正了解这本书的架构,作者的建议是先看序言。当然,书名是要先过一下的。尤其是副标题,往往会更加揭示书的主旨。
然后是研究目录。大部分目录就是书的架构,有些书的目录会对架构做概括性理解。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本书,为每一章都写了很长的分析纲要。
如果有索引的话也要看一看,这样有助于评估书的关键点。
出版商的介绍不要遗漏。通常出版者在介绍里会总结出本书的主旨。
接下来你就可以挑几个跟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更好。
最后是随便翻翻,看个一两段。
系统化阅读只要花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一个小时。这时你应当已经了解这本书是否值得你继续看下去。这也是一种很主动、很专注的读法。
我在书店选书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快速过一遍,看看是否值得买。但在网上没法这么做,所以常常是买回来才发现不喜欢。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去书店。
检视阅读的第二步:粗浅阅读。
从头到尾快速读一遍,了解全书的大致内容。
这一步骤里,作者提到了两个值得重视的观点。
1、遇到一本难读的书,你怎么读?
2、阅读速度重要吗?
先说第一个。
当你面对一本难啃的书的时候,作者的做法是先读下去,别在那些你不懂的地方停留,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个方法适用所有你第一次阅读的书。这是检视阅读的关键。
这样做法的好处是有助于你了解全书,哪怕只是50%,那么剩下50%不懂的部分会在你第二遍阅读的时候更容易理解。即使你不继续下去,了解一点,比一点不了解要强。“开卷有益”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么。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破坏看书的乐趣。作者举了学校里教读《哈姆雷特》的例子,如果一上来就要求学生用做学问的方法来读,一个生字一个生字地查,一个注脚一个注脚地读,那么这种快乐就荡然无存了。
这让我想起自己读《哈姆雷特》的经历,还好这不是校内课程,而是我自己从同学那儿搜刮来的,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无法忘记一口气读完时那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当然里面很多句子我并不太懂,但这不妨碍我享受这部艺术盛宴的欢乐。
我儿子看书也是这样,他五年级的时候看完《红楼梦》,有好几天神情恍惚,自己说是中毒了。后来看《平凡的世界》,又是两天的恍惚。然后跟我分享说,这两本书实在太震撼了,但你问他哪里震撼了,他说不上来。这两本书的内涵又岂是一个小学生能懂的?但我理解他的这种感受,不管怎样,他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这不就是读书的快乐吗?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带有批注点评的必读书,我觉得千万不能逼着孩子去理解每一处点评,而是鼓励他们一次读完,然后再去讨论那些细节。带着这份阅读的快感进入分析阅读层次,反复重读经典,不是更能增进理解吗?
第二个观点,阅读速度重不重要呢?
作者的看法是不同的时候用不同的速度,不能一味求快。无论快与慢,只不过是阅读问题一个微小的部分,重点是要提高理解力,而这个只有进入分析阅读才能做到。至于市面上的速读班,很多还是为了解决基础阅读层次的指导,比如一些需要矫正的阅读习惯等。
好了,时间关系,今天先分享这些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