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一直向往七彩云南。
元谋人、西双版纳、大理、洱海、热海、滇池、姐告、畹町、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24拐、驼峰航线、中国远征军……初高中的地理历史课都有学过的,已尘封在大脑大数据库中心 ,有些具体内容已是模糊不清。
年初,读了《南渡北归》这部小说,在脑海中那如梦如痴的春城画卷里,又映现出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傅斯年、胡适、陈寅恪、闻一多、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朱自清、冯友兰、穆旦等西南联大大师们的鲜活身影,挥之不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c14da1f6915eead8.jpg)
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平津沦陷后,北大、清华、南开大学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1月,长沙临时大学被迫迁往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迁往昆明分三路,其中一路是“湘滇黔旅行团”,徒步经湘西穿越贵州,翻山越岭,夜宿晓行,跋涉1600余公里,日夜兼程68天,除车船代步和休整外,实际步行40天,徒步1300公里,日均行走30余公里!闻一多、穆旦大师就在其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55f6518c406224a2.jpg)
在昆明,在那无比艰难的流亡岁月里,留下了大知识分子、大师们为生存而奔波、为学术而追求的足迹,他们为滇黔川增添了智慧和活力。
尤其是1942年3月,大师穆旦辞去西南联大教职,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经历过炼狱般的野人山行军。敬仰这位天才的诗人和翻译家!“他是一颗始终被乌云遮蔽的星辰,我们只是从那浓云缝隙中偶露的光莹,便感受到了他旷远的辉煌”。诗人在劳改期间奔走在漫天飞雪中、不顾一切后果去看望在另一个村里劳改的妻子,临告别时将几块一分钱一粒的糖果和一小包花生米轻轻地放到妻子手中。大师心中流淌着真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8179450dc3359a2f.jpg)
3月份,恰逢老朋友丁姐组织“滇西秘境”游,便迅速成行。
3月12日乘✈️抵昆明,次日自昆明乘旅游大巴沿杭瑞高速公路(滇缅公路),经楚雄、大理、保山、龙陵至芒市后住下休息,再至瑞丽、腾冲后原路返回昆明,结束6天之滇西秘境公路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16d03f0e24c21bfb.jpg)
参观的沿线景点有:
潞江坝公路博物馆—勐焕大金塔—姐告国门(天涯地角)—边寨喊沙—观看大型原创旅游歌舞剧《梦幻腾冲》—北海湿地—热海公园—国殇墓园—滇池。
当然,最大的景点莫过于闻名世界的滇缅公路啦,我们一直行驶在此路上,不断地翻山越岭,跨越大桥,天堑变通途。一路走走停停 ,参观拍照,切身感受她的存在,感受她的历史,感受她对心灵的震撼。
实地体验探秘加上查阅历史资料,让我顺便梳理了一些信息点。如滇缅公路、24拐和史迪威公路的前世今生,在过去从未分清过,模糊一片。
按其修建的时间顺序来梳理一下吧。
一、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的前世是一条古丝绸之路,由四川经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商道。位于云南永平的‘’博南古道‘’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段。博南古道开通于公元前105年,汉、晋称“滇缅永昌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ccce4728659a0a6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d7c9075f0d26a4e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47fdef68b49a55e6.jpg)
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的1937年11月到1938年7月用短短9个月的时间在原有的古道上修建完成的,80%以上都是山路,沿途跨越雪山、高原、澜沧江和怒江等几条大江、横断山脉,且有6个月的雨季,泥泞不堪,疟疾肆虐。
20多万来自滇西边境的民工,青壮年男子少,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自带干粮,夜里住在工地,男人挖个坑睡在坑里没有遮挡,有的小孩还带着猫狗在工地玩耍。附近河里能搬动的石头被捞光,开山凿石,每一块石头都是用双手一锤一锤敲出来,再搬运到修路地点,远看茶马古道这些搬运的人就像蚂蚁搬家。在修路最高峰时,日均人数5万人,最高的一天达20万人。
先修毛路,铺上沙石,当时没有压路机,只能使用自制石碾子碾压。石碾子一般高近两米,重达3~5吨,要数十甚至上百人才能推上坡。而在下坡的时候,失控的石碾子就成了巨大的“石兽”,伤人无数,包括玩耍的幼小儿童。“这是一条用血肉筑成的抗战生命线!”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eb607a674af0154e.jpg)
修路难,难于上青天!
当第一批6000吨国际援华军用物资,从缅甸沿滇缅公路运入中国时,世界惊呆了。消息传到美国,罗斯福总统不相信是真的,急忙指示驻华大使詹森前往查实,这位大使在实地察看后惊叹:“滇缅公路工程浩大,全赖沿途人民的艰辛耐劳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自 1937年8月至1942年5月5日,日军先后封锁了中国的海岸线和被占领地区的铁路线,滇缅公路彰显其巨大作用!将大量的军用物资自缅甸运往重庆和国内抗日前线。1942年,大师穆旦参加的10万中国远征军也由此路前往缅甸。
1942年5月5日,为了阻止日军的长驱直入,中国守桥部队炸毁了滇缅公路上的惠通桥,将日军隔离在怒江西岸。滇缅公路被迫中断了2年8个月。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ce16b673cb5b5f8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c136aff7470747a7.jpg)
二、驼峰航线
自1942年春日本人占领缅甸后,滇缅路被有效切断 ,近三年的时间中国向印度运送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是经由喜马拉雅山空运至昆明 ,这条空运航线就是著名的‘’驼峰航线‘’
三、中印公路和史迪威公路
从1942年11月动工,至1945年1月全线通车,历时2年零3个月。
由于陆上交通线滇缅公路在怒江上的惠通桥被切断,驼峰航线空运又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决定尽快修建中印公路,以粉碎日军对中国陆路的战略封锁。
中印公路始于印度东北部边境小镇雷多(原译列多),经缅甸西北部密支那,分南北两线与中国接壤。北线与云南龙陵、腾冲相接入滇缅公路;南线经八莫与云南瑞丽口岸畹町相接入滇缅公路。在1945年1月24日通车日,蒋介石在陪都重庆发表广播讲话,为表彰史迪威将军对中国抗战的贡献,特命名‘’中印公路‘’为‘’史迪威公路‘’。史迪威将军当时担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72d63277ae7582b1.jpg)
四、24道拐公路
24拐,始建于1935年,1936年竣工,在此之前也是一条古驿道。位于贵州省晴隆县,是滇缅公路和滇黔公路的必经之地。
为了“维持滇缅公路”的运输,1942年,美国的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贵州晴隆修筑滇黔公路,驻扎在沙子岭(今贵州省晴隆县沙子镇),对二十四拐进行维修,直至抗战胜利。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7c8592a8f2126c2f.jpg)
史迪威公路到底包括哪些路段,时至今日仍观点不一。有人把中印公路叫史迪威公路,有人把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合起来叫史迪威公路,有人把中印公路、滇缅公路、24拐、滇黔公路、川黔公路这些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的公路运输线统称‘’史迪威公路‘’。这应该是蒋介石先生的命名讲话为这条著名公路留下的‘’悬案‘’啦!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511c4b5d3391b197.jpg)
不论怎样的称谓,我们都应为伟大的筑路人鼓掌!向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各国将士致敬!
特别是滇缅公路是中国继长城、运河以后唯一的巨大工程,是历史上的奇迹,她将永远是中华民族顽强生存力量的纪念碑!现在滇缅公路已经是杭瑞高速的一部分,她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国人骄傲!
可以告慰先人的是,如今我们国家的公路网已经跻身世界前沿!2006年9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前的空地上设置了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是在正阳门和毛主席纪念堂、国旗杆一线的中轴线上,中国的各条公路从此有了自己的同一个起点!从零出发,再创辉煌!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3998/abe8dc37b3c3818c.jpg)
用穆旦的诗来结束今天的小文吧。
《赞美》
穆旦
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
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
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
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
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
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
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
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
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
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
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
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
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
一个老妇期待着孩子,许多孩子期待着
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
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
一样的是不可知的恐惧,一样的是
大自然中那侵蚀着生活的泥土,
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
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
为了他我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因为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
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
一样的是从这倾圮(pǐ)的屋檐下散开的
无尽的呻吟和寒冷,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
一样的是这飞过的乌鸦的声音。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
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
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特别感谢深山老林荐书!
特别感谢领队丁姐!期待下次的西双版纳线、香格里拉线之旅。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文章下方的关注,能给予评论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鼓励新人创作。
网友评论
谢谢
我感受到了作者文章里思想的智慧和文字的激情。
我也很想用那怕是丁点的绵薄之力去推动一般巨轮。
我本就是一个拒绝冷漠的人。
我是一个刚进到简书的,心热笔拙的新人,连有关的操作都没弄清……
在简书里看到一个个热情的作者和读者,真的很高兴。
人生必须有一次川藏行,
人生必须有一次滇西之行,
总之,人生喝不到60°度的开水,就感受不到其真谛!
人生更需要拥有一个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楼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