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复原红楼梦的“项羽哥哥”唐国明何时能遇到他的“虞姬妹妹”
(本文作者唐国明近照)
我有个二姑嫁到清溪一个叫落狗的地方,我曾去那儿“恰过酒”。山里人“去恰酒”的意思是,某家有过生日办寿或别的婚娶丧葬、生仔女看月婆、上梁起屋……这些事,从2元、5元、10元……到现在最低100元封个红包礼去表示祝贺、慰问……山里人对这种行为还有另一种说法叫“行家”,其意思也是隔得远的亲人因着这些原因,能互相走动看望的意思。
从我山里的家出发,与三两个人,不断下坡,走十多二十里山路老远看见一个叫“大田凼”的一大片田园,把坡下完,“大田凼”中有一条大青石路直铺了过来,直通叫“团里”的村落里。落狗这地方就分“上团里”“下团里”。我二姑家就住在清溪落狗下团里一个以前的地主老屋里。青砖青瓦的山头,一坐在她家屋前,望着散落在这“大田凼”四周的屋子,顿让人落入一个古朴的世界。青石路是那么古老,青石路中人去挑水的井也那么古老。我便听闻人说,离这不远就是清溪。
清溪在那时也就成了我心中一个只听闻而没去见过的地方。后来听闻浆坪人说清溪人有点“野”,后来又听说那里与茅坪镇蒋家坊铺头一样有一片明清时期的民居。
直到2016年8月,随一行人去见识了那些传闻中大户人家的古宅。虽然从其木雕砖雕与地板上的图案、屋外禾堂坪里用鹅卵石镶嵌成的圆圈八卦图与棋格子能想象当年住在这些屋里人的文趣与儒雅,但不知住的是什么秀才进士、乡贤官商宦、地主老财,现住的却是放满柴草的寻常百姓了。留守在这些屋里的大多是苍苍老人。而这些老屋也都快如这些老头老妇满是皱纹的脸与身子,摇摇晃晃了。新一代人,去的去了远远的都市成了家,即使有腰缠万贯回来的,也不太喜住这些需要修理残残破破的旧屋,而另建豪里土气模样相同的豆腐盒子式的新楼去了。
这些明清老屋在清溪、铺头还成片懒懒洋洋的存在,我在土桥早年也曾见其成片的在着,不知后来似乎已被成片的拆除代之以豪里土气的红砖屋了,似乎还原模原样的存在……
在铺头除了还存有见证当年这些老屋主人的富足外,完好的老屋里还存有一处完好的“爱吾庐”,据当地人说,这“爱吾庐”中还有一个充满传奇的重情故事。说是这里的一个军官,从武汉娶了一个富家小姐回来做了夫人,后来这个军官随部队去了台湾,再也没有回来。而这个富家小姐从此再也没有改嫁,一直在“爱吾庐”中做了等待丈夫远归的“铺头妹妹”。
我2016年去时,据说这位始终如一的“铺头妹妹”还健在,只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我却无缘与这位“武汉妹妹”一见。这里的老屋也如清溪一样。清溪的老屋里还见放了柴草,还见几个老人,这里的,也许是老屋主人外出,只见屋在而没见人,让人怀疑是否还有人居住。还有几处老屋,已是屋顶塌陷,老屋的后人已全读了博士,有了出息,所以也将其山间老屋弃之不顾了。虽然地基上的方石条纹似是汉唐时期的,但上面却是残砖剩瓦,残墙山风……整体看去,已不再是我儿时路过见到的高宅雄寨,而是一片残老的朽屋被淹没在一片老屋前豪里土气三、四、五层的红砖楼中了。虽还有一条青石铺的路穿过这片老屋小巷,虽然还有那些见证明清风韵的长凳横在老屋堂屋的左右两边,虽然我们保护传统声音喊得震耳欲聋,但这些老屋却在时代列车的轰轰声里一点一点,一片一片地倒下,最后全成了废墟,最后废墟不是被建出来的住宅楼,就是复制出来的明清街。
一代又一代积累下来几百年的家风道德仁义儒雅,或全被利益金钱的暴风卷成了粗痞丑陋、横霸舞娼;或也偶尔吹出如我这样痴心于理想梦想,火烧不移、雷打不动,弃一切利益贫富不顾专注在各种场上,成了单枪匹马横冲直撞的“项羽哥哥”。“爱吾庐”“武汉妹妹”始终如一的守护,或迟早会被“一夜情”的辣火妹、老火婆的风骚扔到了无人光顾的荒坟墓地中去;或许也会偶尔出一个始终与“项羽哥哥”生死相随的“虞姬妹妹”。但愿天德福佑,这些老屋留下的文化灵魂仍然存活于吾乡城步。但愿吾乡能走出一个集“三坊四坳九条溪”仙灵气,聚“五峒八都”之文山雅川之精华让我巧遇的“虞姬妹妹”。
写于2018年9月18日岳麓山下
本文作者简介:
一个具有“似神仙下凡,火烧无用,寻残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如曹公再世,雷劈不倒,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创作精神与“死心塌地,刳肝为纸,丢得起用得当学得专积得厚,闲云流水,是非任他众生论;居高临下,沥血书辞,看已透拿已定说已思悟已真,朗月清风,功过自留后人评” 敢于担当淡然处世的作家;
一个“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考古复原红楼梦;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大声传唱鹅毛诗”胸怀天下的鹅毛诗歌手、红楼梦工匠、数学顽童;
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数哲”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的文章数百篇。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于2018年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附唐国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结论摘要: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时代,人类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3、“半途数哲”论断
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通过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数哲”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