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生活习性

作者: 书生爱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4-07-06 20:51 被阅读0次

一、定居--云上梯田

据史料记载,哈尼族的梯田稻作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技术精好。自南迁定居哀牢山,哈尼先祖们充分因地制宜,通过依山凿田、靠林引水,与世居于此的各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独特的山地梯田奇观,继而构建出世代宜居的良性梯田农业生态系统。分布于哀牢山腹地的红河哈尼梯田,正是哈尼族梯田农耕文明的典范。

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世代养育了以哈尼族为代表的世居民族人口约126万。梯田自高耸的哀牢山斜坡顺序而下,绵延至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红河、金平等县,总面积达到82万亩,集中连片面积超过10500亩,级数最多可达3700多级。这些梯田以精耕稻作为主,同时养鱼、养鸭。2010年,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四素同构

“要种梯田在山下,要生娃娃在山腰,要祭寨神在山头”。哈尼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速同构为特征的农业生态系统,在贯穿始终的水系统下可持续发展。

森林--含水神林:高山密林孕育水源和木材,是哈尼村寨的守护神。

村寨--山间美居:位于森林下方的向阳山腰,温度降水适宜。

梯田--宝藏湿地:村寨下方的粮食物资产地,亦能保持水土。

水系--生命动力:人工沟渠与自然水系交织,周而复始,连结森林、村寨、梯田生生不息。

木刻分水:为保障梯田用水,各田户根据其梯田数量、大小,与用水利益相关者协商约定各自用水量,通过在分流处、引水入田处放置刻有不同深度和宽度开口的木槽进行按需分水,实现水的高效利用和公平分配。该制度由村民公选出的“沟长”维护,以某一沟长的右手掌四指根部宽度为一个用水单位,沟长也负责木刻分水的检查、清理和更换。

在“四素同构”体系的基础上,哈尼人的智慧巧思与精细管理早已根植于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开源引水,他们顺应山势水系建起沟渠网络;因敬畏水与树,他们不忘“寨神林”崇拜,开垦梯田时坚定维持森林覆盖率,为高效完成水和肥料的分配利用,他们发明了“木刻分水”和“水沟冲肥”。为精耕细作,他们取材自然制作生产工具,不断实践优化。

三、农耕生活

农具:哈尼族在山居农耕生活中创造了诸多独具特色的木器制作、竹器编织工艺,传承应用于农耕生产中。

锄头:哈尼人称“庄稼人的拐杖”。最常用工具,用以耕种、挖沟、开垦新田。

镰刀:刀口镰为月牙形,适合割百草,应急时可用于割谷。

篾巴鱼箩:毛竹编成的盛具。

相关文章

  • 生活习性

    其实 病为道引 就是告诉你 病是由于你的贪爱 使你的生活习性偏离了中道 你喜欢吃辣 辛金过盛就会克肝木 肝开窍于目...

  • 鲤鱼的生活习性

    鲤鲤鱼,钓鱼人又叫鲤拐子、鲤子,中粗强的褐色鱼,是淡水四大家鱼之一,为杂食性鱼类,垂钓爱好者常钓的鱼种之一,体型较...

  • 青鱼的生活习性

    青鱼,又称之为青混、螺蛳青,是国内淡水四大家鱼之一,国内钓鱼人常见的对象鱼。其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

  • 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体较小而细长,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体高与体长之比为 1.7:8。泥鳅头部较尖,吻部向前突出,倾斜...

  • 富余的生活习性

    曾有一位调研者对一些成功人士做了一次深入的访查。在这次访察中调查者问:“你们下班之后做什么‘? 从成功这个客户群...

  • 蟋蟀的生活习性

    蟋蟀(xī shuài)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

  • 蚂蚁的生活习性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是写一个小虫子的生活习性,以前天气暖和的时候我就喜欢看小蚂蚁,楼下面,...

  • 猫猫的生活习性

    猫砂倒一些它以前的。猫粮一日三次,一次五勺,水一直放着。每日放出来一次,梳毛。化毛膏每日一次,混在猫条里,不然他不...

  • 共舞•互+

    今天,我们乘坐张老师的快乐列车,一起来到了我国少数民族——哈尼族的家乡。 我们参观了哈尼族的生活环...

  • 小型热带的生活习性

    随着暑气逐渐变消退,小型热带鱼的品种也多起来了,其他的小鱼随时都能撑握住水温和生活习性。 可是,今天来了一种名叫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哈尼族的生活习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cn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