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生活习性

作者: rouruo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24-07-06 20:51 被阅读0次

    一、定居--云上梯田

    据史料记载,哈尼族的梯田稻作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技术精好。自南迁定居哀牢山,哈尼先祖们充分因地制宜,通过依山凿田、靠林引水,与世居于此的各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独特的山地梯田奇观,继而构建出世代宜居的良性梯田农业生态系统。分布于哀牢山腹地的红河哈尼梯田,正是哈尼族梯田农耕文明的典范。

    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世代养育了以哈尼族为代表的世居民族人口约126万。梯田自高耸的哀牢山斜坡顺序而下,绵延至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红河、金平等县,总面积达到82万亩,集中连片面积超过10500亩,级数最多可达3700多级。这些梯田以精耕稻作为主,同时养鱼、养鸭。2010年,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四素同构

    “要种梯田在山下,要生娃娃在山腰,要祭寨神在山头”。哈尼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速同构为特征的农业生态系统,在贯穿始终的水系统下可持续发展。

    森林--含水神林:高山密林孕育水源和木材,是哈尼村寨的守护神。

    村寨--山间美居:位于森林下方的向阳山腰,温度降水适宜。

    梯田--宝藏湿地:村寨下方的粮食物资产地,亦能保持水土。

    水系--生命动力:人工沟渠与自然水系交织,周而复始,连结森林、村寨、梯田生生不息。

    木刻分水:为保障梯田用水,各田户根据其梯田数量、大小,与用水利益相关者协商约定各自用水量,通过在分流处、引水入田处放置刻有不同深度和宽度开口的木槽进行按需分水,实现水的高效利用和公平分配。该制度由村民公选出的“沟长”维护,以某一沟长的右手掌四指根部宽度为一个用水单位,沟长也负责木刻分水的检查、清理和更换。

    在“四素同构”体系的基础上,哈尼人的智慧巧思与精细管理早已根植于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开源引水,他们顺应山势水系建起沟渠网络;因敬畏水与树,他们不忘“寨神林”崇拜,开垦梯田时坚定维持森林覆盖率,为高效完成水和肥料的分配利用,他们发明了“木刻分水”和“水沟冲肥”。为精耕细作,他们取材自然制作生产工具,不断实践优化。

    三、农耕生活

    农具:哈尼族在山居农耕生活中创造了诸多独具特色的木器制作、竹器编织工艺,传承应用于农耕生产中。

    锄头:哈尼人称“庄稼人的拐杖”。最常用工具,用以耕种、挖沟、开垦新田。

    镰刀:刀口镰为月牙形,适合割百草,应急时可用于割谷。

    篾巴鱼箩:毛竹编成的盛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哈尼族的生活习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cn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