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共济会明月共光辉读书
米塞斯的《社会主义》之批判(8)

米塞斯的《社会主义》之批判(8)

作者: 宋剑平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1:29 被阅读37次

    “分工的经济学理论给我们社会结构进化的原理:有分工的劳动比没有分工的劳动有更高的生产力。分工的扩大是经济进步的同义词,这种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它包含着社会关系的强化。”(266页)

    “分工最重要的作用是,它把独立的个人变成了有依赖性的社会人。”(271页)

    “消灭分工治不好专业化劳动给个人带来的身体和心灵创伤……救治之道是改善消费,而不是改造劳动。游戏和体育,享受艺术和阅读,显然都是解脱的途径。”(272页)

    ※分析:

    人类社会已进行了3次大分工:第1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形成了专门从事农业或牧业的劳动者;第 2次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出现了专门的工匠和独立的手工业者;第3次是商业的出现,产生了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

    3 次社会大分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1.马克思恩格斯对分工的认识。

    社会分工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它表现为社会经济形成过程中历史进步和必要的发展因素,另一方面,它又是文明的、精巧的剥削手段”(注1)

    分工是私有制、阶级产生的重要条件——“分工从最初起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因而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个私有者之间的劈分,从而也包含着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工愈发达,积累愈增加,这种分裂也就愈剧烈”(注2)

    但,固定性的分工造成畸形发展的“片面的”人,同时由分工导致收入分配的差距引发了人与人间对立——“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注3)

    2.固定分工的消除是马克思社会主义三大基本观点之一。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消灭,固定分工也必将归于消灭——“我有可能随着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注4)

    3.米塞斯对分工的认识。

    分工是一种永恒的自然现象,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说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意味着社会就是分工”;“分工乃社会的本质”。(259页)

    “分工导致的专业化劳动的更高生产力,足以补偿他失去快乐而有余。”(271页)

    4. 米塞斯的分工认识与马克思、恩格斯之区别。

    区别主要是:固定分工是否会消灭。

    富裕家庭出身的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阶级深恶痛绝,《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就是对工人大众悲惨命运的控诉。他们把希望寄托通过工人阶级的胜利和生产力及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来彻底消灭固定分工,实现按需分配。

    米塞斯缺乏马克思、恩格斯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心——“物品应交给最内行的经营者手里”(277页),他是一位冷酷的自然差异论者,并且认为“短缺”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常态,分工无法消灭。

    5.我的认识。

    (1)固定分工无法消灭。人的才智天生有长有短,且无法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的全能人难以实现。

    (2)按需分配仅是人类美好的愿望。不仅“短缺”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常态,“不知足”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常态。但,人类永远都是在“不知足”思想的引领下不断地克服各种“短缺”,从而实现向前发展的。

    (3)对固定分工的负作用,米塞斯的“救治之道是改善消费”,但他忘记了他坚决反对收入分配的再调节——“如果平均分配财产,穷人可以多支配多少财产,这是在向他们的嫉妒本能献媚”(277页)。穷人的收入可是承担不起快乐消费的。

    (4)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生动展示了固定分工对工人的摧残。要想消除这种摧残,既要靠生产力提高,改善工人自身择业能力和工作环境;也要靠工人收入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提高,使工人能够快乐消费,享受人生。

    注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03页。

    注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73页。

    注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31页。

    注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85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米塞斯的《社会主义》之批判(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fg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