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内耗、拖延,都源于缺乏专注,因而无法产生心流-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可以这么说,一个人一天当中产生心流的次数越多,时段越长,那么其所取得的成就也与之成正相关。
对于成年人来说,阻碍心流产生的因素有主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如环境、任务的难度等。主观方面如个人对所从事情的兴趣、当时的专注力,身心状态等,主观方面又包括思绪方面的因素,如:如缅怀过去、畅想未来或惧怕未来等。
与之对应提升专注力,促进心流产生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
其一,提升目标感,让自己专注于某个任务,或将大任务化为小任务,制定计划,再逐个突破,由此获得自我效能感,而在某一任务中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可以迁移到下一阶段中去,进一步提升了个人自信心及处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主动参与感,减少或杜绝拖延,如当有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的时候,不要有太多的犹豫,因为犹豫其实也意味着拖延,拖延可能意味着错失良机,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提升参与感,积极的投入到任务中去,不知不觉性有可能就产生了。
如我们的公共课中,老师带着我们读了一篇文献,然后让同学来尝试扮演小老师的角色来带着大家读文献。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别人带着自己读,不一定能把握好文献的框架及其主要思想或结论,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因此我选择了积极参与,此前也听别的同学读过两篇文章,但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而自己带着同学读的这篇文献,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的集中,越读越投入,能体验到心流的产生。同时,自己对本文的分析及最后的启示意义,都得到了老师非常高的认可。这么一次体验,使我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当前任务,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及自我效能感,而这个良好的体验也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中去,由此形成一个较为良性的循环。
其三,专注于当下。专注放下即不要胡思乱想,如缅怀过去、空想未来或惧怕未来都是不可取的。我通常提示自己关注当下的做法是先来一个深呼吸,然后将心、眼、思绪专注于当前的任务,一点一点的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任务,收获的体验并非快乐两字能言表。
专注不一定能产生心流,但产生心流时,人一定是很专注的,所以,需要克服一些条件或创造一些条件,尽可能让自己产生心流,一旦有了一个开始,再通过刻意的练习,便会像滚雪球般的聚集,经验便也随之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