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甄姬贤
曹操与曹丕对视着,空气突然安静,大殿内无人言语,喘息声犹在耳畔。
曹丕拂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用眼睛的余光环顾四周,说道:“儿臣不明!!!”
旁边的家眷和属臣各自手心都捏了一把把汗,无人敢言语。
突然,曹操抽剑回鞘,随即哈哈大笑。
曹丕马上松了口气,双肩耷垂,瘫坐在地上。
曹操弯腰凑到曹丕的耳边,咬着牙齿小声地说道:“你无耻的样子,很有我当年的风范!”
曹丕惊慌失措地看着父亲,竟无言以对。
1.铜雀台
邺城西北的校场,司马懿被五花大绑,立于台柱上,台下架火柴万堆,士兵吹角号示威。
曹操稳座青玉案,挥手向人臣宣告:“司马懿罪不可恕!”
将士手拿火把,准备行刑。
曹操转头望着旁边的众臣,在杀于不杀之间,他在犹豫不决。
曹丕慌慌张张,向校场跑来,荡起一路的灰尘。他冲到曹操面前,“噗通”一声跪地,向父亲求情:“司马懿乃忠臣良将,父亲不可杀!”
曹操抬眼看去,见是曹丕,不曾惊讶,遂问道:“我命司马懿照顾冲儿,冲儿却因病而去,司马懿是忠臣良将吗?”
曹丕辩道:“司马懿无辜!”
曹操转头看看绑于台柱上的司马懿,又看看曹丕,犹豫片刻,让曹丕附耳过来,遮手对他小声道:“现在,没有人能驾驭司马懿。”
曹丕眼见有转机,斩钉截铁地回道:“儿臣能。”
曹操叹口气,站起身来,望着冷冷的冰井台,面对文武百官,宣布道:“幸子桓提醒孤,差点酿成大错。”说毕,遂派人释放司马懿。
曹丕抬袖擦擦额头,这才放心听罢。
曹操惋惜道:“可怜孤那没人疼的冲儿,到了阴间也没有个相知相伴的人。”
书房内,灯火被风吹的飘忽不定,曹丕伏在案上,愁眉不展。
甄姬端来热水,把毛巾蘸湿,递于曹丕,并嘱咐:“子恒不可太累。”
曹丕手托额头,长叹着气。甄姬知道是因为曹操对曹丕的冷落,而造成父子关系的疏远,令曹丕心神不宁。
甄姬忽然想起一事,对曹丕说:“我的娘家无极县,有一夭折的堂妹。”
曹丕不明所以:“你的意思是……?”
“不如向父亲请命,让我死去的堂妹与冲弟婚配,一则圆了冲弟黄泉无人陪伴之寂寥,二则圆了父亲牵挂冲弟之心愿,三则亲近子恒与父亲的关系。”
曹丕听完甄姬一席话,顿觉颇有道理,他喜出望外,拍案叫绝,说:“我这就向父亲奏请。”
曹操听完曹丕甄姬夫妇的建议,颇为喜悦,于是派人到无极县下聘迎接甄小姐的灵柩,与曹操完成婚配仪式,并将遗体合骨而葬。
建安十三年的第二件大事,又接着发生在曹操身上。
这一年的冬天,曹操原计划与东吴孙权在赤壁一战,由于曹冲的死,导致曹操精神萎靡,无心恋战。
一是失去爱子的心伤,二是刘备与孙权的联合,最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势全败,悻悻而归。
赤壁之战后,曹操回到邺城,无心再战,面对自己的年事已高,曹操心知,没有多少时日再经得起折腾,整日站在宫门口,对着远处的城楼喃喃自语:“孤老了!孤老了!”
曹操意识到,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在曹操剩下的儿子中,最有能力的当属曹丕、曹彰、曹植三子。曹操自然的自己的如意算盘,曹彰行事鲁莽,只识带兵打仗,也无心倾向于权谋,自然不在世子择选范围之内。
长子曹昂死后,二子曹丕成为法理上的首选,继承人的呼声自然偏向曹丕,而在曹操心目中,世子的最佳人选,他更看中偏向颇有才华的曹植。
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邺城东北角营建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并用廊道将三台相连,其中尤以铜雀台最宏伟,台高十丈,房屋几百间。
高高的铜雀台,宏伟壮观,仿佛预示着邺城的权威和尊严,曹操召集大批文人雅士登台献赋,并在众多的文人才子中挑选优秀者给予嘉奖,封官入仕。
正是在铜雀台上,产生了文坛上颇有建树的“建安七子”。
2.祸起红颜
建安十六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这是令曹丕比较开心的事。他的势力开始膨胀,开始拉拢各方势力,为继承世子之事努力。
曹丕除了得到司马懿等人的协助,也和建安七子中的多人交好。
深不见人的宫城,曹丕与司马懿请众幕僚饮酒,行至酒酣时,曹丕拍手向屏风后示意:“夫人,请斟酒!”
甄姬由屏风出,来在众人前,与由侍女端酒,甄姬一一斟满。众人谢过夫人。
殿尾坐一白衣书生模样,是建安七子中的刘桢,甄姬斟酒来在刘桢面前,刘桢瞥见甄姬白裙飘飘在脚下,不由得一抬头,与甄姬平目而视,但见甄姬唇若桃花,腮如脂玉,刘桢眼珠流转,心虚得一头冷汗。
侍女见此情形,忙呼:“大胆,敢平视夫人,成何礼数?”
刘桢吓得忙伏地磕头,直呼:“刘桢无礼,请恕罪。”
曹丕见此情形,却不以为然,命甄姬和侍女回避,依旧谈笑风声,直呼:“今日不醉不归!”
曹操站在文昌殿,气急败坏地听完侍卫的禀报,随后拍案而起,满屋的书简撒向空中。曹操狠下命令:“将刘桢速速捉拿。”
刘桢从曹丕的住处喝完酒,起身离去,刚一出门,忽然跑来几个侍卫,二话不说就将刘桢擒拿。
刘桢惶恐,问道:“为什么抓我?”
曹丕听得门外有叫嚷声,马上出门,看到此情景,不解,遂问怎么回事。
侍卫回道是奉丞相之命捉拿刘桢。
曹丕猜想父亲一他对他不满,定是要找什么借口为难他,这次更是要打压他身边的人。刘桢被侍卫押走后,曹丕批件风衣,便飞奔出去。
曹丕来到文昌殿,见父亲已在殿中,曹丕马上跪地,问道:“父亲,刘桢所犯何罪?”
曹操回头,看到他,淡然道:“刘桢所犯罪行,由孤来定夺,需要你来过问吗?”
曹丕壮了壮胆,说:“国民当有法,君臣当有礼,凡事终要有个规则,民众犯法,总要有条可依。”
曹操冷笑两声,眼神犀利,踱步到曹丕面前,说道:“刘桢平视甄夫人,毫无尊卑礼数,且此人是个好色之徒,当斩!”
“刘桢是无心之过”曹丕向父亲求情。
曹操无动于衷。
此时,殿门一个倩影,一龚纱裙飘过,甄姬来在殿中,与曹丕并排而跪殿。
曹操不解,问道:“甄姬此举为何?”
甄姬道:“丞相平复河北,万众一心,今有建安人才济济,怎可因为一个小小举动评判一人生死。”
曹操若有所思:“可是不处置刘桢,难以服众。”
甄姬回看曹丕一眼,继续道:“此事皆由甄姬引起,甄姬之容,岂会因一人之视而伤筋骨。”
曹操听罢,哈哈笑道:“既然甄姬都觉得无谓,中郎将,你认为当如何?”
曹丕眼珠转动,见有转机,忙道:“实属小过,望父亲从宽处置。”
曹操说道:“为以儆效尤,罚还是难免的,将刘桢调离邺城,去做随军参谋。”
曹丕和甄姬叩首谢过曹操,起身离开大殿。
曹操望着二人远去的背影,掠动胡须,独自道:“中郎将羽翼渐丰!”
3.举孝廉
面前曹操的英明神武,曹丕野心越大,就越需要隐忍。
甄姬的解围,让曹丕很感动,除了在政治上的好友外,甄姬是他在生活上最亲近的人。甄姬的贤惠,是他强有力的后台支撑。
建安十六年七月,曹操西征关中,卞夫人随行。家人留在邺城。
宁静的后花园中,花开锦簇,流水潺潺,蜂蝶飞舞。曹丕闲来无事,游走在后花园。
忽然,他听见一阵琴声,乐符回荡,似有苦楚,他闻声寻人,走近一座亭台时,只见抚琴人正是甄姬。
曹丕上前问道:“夫人琴声为何如些惆怅?”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861/2f55bf5808f0c789.jpg)
甄姬停下,见是曹丕,起身回道:“母亲随军出征已数月,近日听闻母亲身体抱恙,留在孟津,妾不能亲自照顾母亲,顿觉寝食难安。”
说着,甄姬眼角蓄泪,落在琴弦上。
曹丕安慰道:“夫人不必太牵挂,行军扎营,难免会水土不服,况且军中有太医随行,过些时日自然无恙。”
甄姬听了,悬着的心仍然不能平复,对卞夫人的病情仍是不放心。
为此,曹丕特意增加了行军信使,即时禀报母亲的身体状况。甄姬时刻担忧卞夫人的病情。
几个月后,信使带回消息,卞夫人的身体已经痊愈。曹丕将信拿给甄姬看,让她放心。
信上虽说卞夫人已康复,但是甄姬看完说后,还是愁容满面,说:“子恒是不是特意安慰我,没有亲眼见过母亲无恙,我始终不放心。”
曹丕劝说这是真的,信使亲眼所见。但是甄姬还是不信。
建安十七年正月,卞夫人随大军回到邺城,甄姬在宫门相迎,隔着宽阔的漳河,就已见到卞夫人的轿子。
轿子来到宫门口时,甄姫赶忙上前嘘寒问暖,卞夫人回话。
甄姬看到卞夫人身体确已康复,心里的石头才落地。甄姬亲随卞夫人回到寝宫,侍候妥当。
建安十八年,曹操自封魏公,遭到众多汉臣的反对。而在世子的选择上,正是这批汉臣,有着传统思想,遵循祖制,认为长尊次卑,立长优先。
曹丕的身份,给他带来强有力的后台支持,所以传统汉臣成为曹丕的支持者,。
而这与曹操自己的想法是违背的,曹操刚更偏爱为人善良、才华横溢的曹植。
于是朝中出现了以拥立曹丕和拥立曹植的不同势力。曹植更有杨修、丁仪等幕僚相助,他们与传统汉臣对立,认为曹植极大可能继承丞相的意愿。
父亲对曹植的喜爱,让曹丕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尤其是在建安十九年,曹操封曹植为临淄侯,使曹丕陷入深深的不安之中。
甄姬劝曹丕说:“不必太多虑,父亲封子健为临淄侯,对于你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日后子健的势力范围限于临淄一带,而你则可以活动在邺城。”
曹丕道:“父亲会对我有如此好意?”
“父亲对你也并非那么刻薄,父亲那么喜欢叡儿,是希望子孙昌盛。”
曹丕狐疑。
甄姬继续说道:“黄帝子孙旺盛,是因为妻妾子孙多,所以子恒也应该多纳贤淑女子,使曹氏家族子嗣繁荣。”
曹丕听了微笑着点头。
从此后,曹丕的后宫陆续纳入了多个妾室。
甄姬一直默默把善待着曹氏家人,用心地处理着后宫关系。姬深知曹丕的处境,然而在政务上,甄姬无能为力,所以尽可能的在后宫给他稳定的支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861/d16e0adbdebfb19a.jpg)
甄姬坚信着曹丕对她的感情,直到她见到了那个女人。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