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雨
天下之道论道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
人间冷暖论道极致,男人女人之间的一个“情”字。
——丁元英语
![](https://img.haomeiwen.com/i3855517/8646a45bbf11f73f.jpg)
应断鹂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的要求,我怀着对作品的喜爱和膜拜,这段时间把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再次读了一遍。读罢心潮澎湃,想要表达点什么,又不敢妄言。特意在网上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评论,又对着自己的感受,在此向大家推荐这部作品。
这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豆豆以她的才华,探问一个有机的、无定形的、陌生的、暧昧的和未曾臻达的世界。男女主人公那浓墨重彩的经历以及令人欷放的爱情故事创造出了一种超然背叛的意志、而这意志是那样的静谧、清明。一个作家的品质,在豆豆身上达到了极至,作品主题的睿智和简约,出色地表现出佛学的光耀和不蓄意的使人震惊!
豆豆,女,1970年生,高中文化程度。作者十七岁时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李红英(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给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990年,李红英到欧洲定居,此后不断寄给豆豆大量的参考资料,每次回国都讲述一些豆豆所陌生的社会生活。
作者于1995年6月动笔创作长篇小说《背叛》,1997年8月完稿。《背叛》一书在杂志《啄木鸟》2000年1—4期连载。2000年作者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个可以长相厮守的丈夫。2011年12月,又完成长篇政治小说《天幕红尘》,于2013年7月出售。
接触这部作品你会被一个70后女性的智慧和博学所折服;你会被作品的内涵着迷而欲罢不能;你的灵魂将会得到一次洗礼。
《遥远的救世主》在语言上通俗易懂,少了些许文学大作的匠气和墨水味;小说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爱情、法律等元素,观念独到、睿智,主人公的很多经典台词让人深思推敲,敬而叹之,无法彻悟却又意犹未尽,欲罢不能。作者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感悟力,与年龄不相符的阅历和博学。
全文讲述了,效力于德国一家私募公司的商界怪才丁元英,用他超出常人的手段,将从德国募集的资金投进中国股市,用“文化密码”疯狂掠夺中国的钱财,后来又良心发现,退出了公司,但退出是要受到惩罚的,为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所有分红被冻结,甚至穷到天天吃方便面。回到古城“隐居”时,认识了从小在法兰克福长大,如今在古城刑警队任职的女刑警队员芮小丹。两人从相识到相知,从一对音响发烧友演变成了一对爱情发烧友,上演了一出精彩、浪漫、传奇的天国之恋。
“月亮高照,柔和的月光把村庄笼罩在一片银黑的色调里,显得有些轮廓模糊。微风徐徐吹过,弥漫着一股田野特有的清新的气息。芮小丹指着前方的村庄说:“这个村叫王庙村,是冯世杰的老家,有一百多户人家,是这个贫困县里最贫困的村子。这就是我跟你要的礼物,在这儿给我写一个神话。”
“神话?”丁元英一怔,在脑子里品味这两个字。
芮小丹说:“古城是留不住你的,我也没奢望天长地久。你给我留个念想,让我知道你曾经这样爱过我,我曾经这样做过女人,别让我把记忆都留在床上。”
丁元英沉思了片刻,说:“金银珠宝,不足以点缀你这样的女人。”
芮小丹轻轻摇摇头,淡然地说:“我没那么尊贵,我还没有清高到可以不谈钱,所以我努力工作养活自己。如果为钱,我会赤裸裸地在床上跟你要,不用跑到这儿跟你扭捏。跟你要汽车洋房,糟蹋你了。”
这段是故事发展的一个桥段,没有芮小丹要的“礼物”,也就没有后面的事了。但作者借此让丁元英说了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金银珠宝,不足以点缀你这样的女人。
芮小丹自知:古城不是元英的久留之地,也没奢望天长地久。借王庙村的扶贫一事让丁元英给自己一个神话,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就是丁元英送给她的礼物。
而扶贫一事又源于:文化属性,王庙村的穷既然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如果一个神话改变了村子,文化属性又该怎么理解?
那么什么是文化属性呢?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就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值破格获取的文化,也就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作者讲笔下的丁元英诠释到了完美。丁元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助理肖亚文话:“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这种不是人的人是个女人都受不了,他妻子只跟他过了半年就离婚了。”丁元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居高临下的包容,女人在他眼中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辨证逻辑的障碍。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愿被女人摧残。为人低调,喜爱音乐、品茶。之前在德国做私募基金,现居住古城躲清净。
他无意催残女人,更加不想被女人摧残,因芮小丹“没招没术的感情,造物者给的那颗心”而“俘虏”。
说到神话,不过是他依照客观规律加上头脑去为王庙村创造财富,只要各种条件都成熟,这个常人眼里的神话便能实现。村民的吃苦耐劳;乐圣公司的有矛无盾;德国的人脉;对市场经济和法律的冷静分析以及丁元英的运筹帷幄,这些便是创造神话的条件。丁发现了这个规律,所以他成了“神”。
丁元英是个与世无争、内心丰富的人,博学,睿智,冷静,淡泊,喜爱清静。从四万多一瓶的路易十三到靠方便面维生的悠然自得;从股票市场的叱咤风云到古城小镇偏安一隅的荣辱不惊。用芮小丹的话说:“音乐,美女,香烟,清茶,浪迹天涯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在公园的板凳上轻易就被一女子“打败”,和林雨峰去五台山请个心安,给刘冰档案袋自保,这些也说明丁元英是个心善的人。
作为一个已经把乐圣及相关公司研究透的丁元英,从答应”扶贫“开始,这个计划的进展及结果都已经很明朗了,每一步的安排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让叶晓明每月购进一百套乐圣组件,共1200套。林雨峰断定没有市场,设圈套一次性给他1000套,赚来回两次钱,这一招既显得贪婪又显得狂妄,而这也就是丁元英所说的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面对格律诗音响倾销,他们看到的是三个国际化都市的全权代理,看到的是闪亮的产品说明书,看到的是精致高档的音响,看到的是丁元英这种人的背景,而他们却从来不会想到其与小农户生产,扶贫这些联系起来,这貌似是疏忽,其实就是对”乐圣公司只有矛,没有盾“劣势的狠狠抨击,是林雨峰这种人性格本身所具有的的硬伤。
面对格律诗公司的求和,林雨峰采取的是赶尽杀绝的战略,不仅拒绝,还闹得满城风雨,这是他的骄狂,也是他失败的导火索。而求和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进一步迷惑对方的举措,求和的三人无心却成功迷惑了对方,拒绝求和的人无意却成功陷入了圈套,求和失败的人立马退股给肖亚文进入的机会,强者成功取代弱者,毫不费吹灰之力直接掠夺了成功的果实。丁元英在整件事情中不再出现,他已经布好了局,而所有的人就在这局里按照他既定的安排行走,没有例外!直到交换证据的一刹那,当一切都告诉林雨峰败诉为定局的时候,现实如同雷霆一击让其身心俱疲。
他选择去找周剑华,一个有黑道背景的人,去找本身就有了解决一切的打算,但是杀人能解决问题吗?不会,周剑华给出的理由值得思考:
1. 杀人不难,不留麻烦难。即使你出得起足够多的钱可以不留麻烦,却必然会留心病,这是一个一辈子无药可治的绝症!作为Hi-Fi音响界的领军人物,即使败诉,发烧友心中你还是神一般的存在,只是被小人暗算了而已。但只要沾上了污点,从前的成就全部葬送。
2. 杀一个丁元英救不了乐圣,公司的发展取决于市场及公众,市场救不了你,一切都免谈。
3. 黑道不是一家的买卖,能杀别人也能让别人杀你。黑道不是万能的,道是规矩,即有所能必有所不能。争凶斗狠的不叫黑道,那叫地痞流氓。
遇到比不过别人的,就想办法使绊子,胡搅蛮缠甚至除掉对方,这本身就是弱者的表现,你没有胆量和别人在一个起点竞争,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本身就已经输了!强盗的逻辑是什么?破格获取,因为没有能力和别人一起拼搏就退而求其次,这不是强盗,是弱者的表现!即使败诉,乐圣公司可以资产重组,和格律诗合作,公司不会失败,相反更实现了资产的优化。
败得是他林雨峰,他在整个过程中自骄自大,目空一切,摔得很惨。感觉像是“一个气质高贵的女子被一个无赖强奸了,强奸完毕却立马拉上裤子哭着对无赖说你要娶我,乐圣真的有那么贱吗?” 林雨峰最终决定和丁元英见一面,整个过程中的回话不多,却很有思索的意义:
“杀富济贫,真能救得了贫吗?”
“不能”
“说说,怎么个不能?”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格律诗的扶贫是不治之治,说扶说救都是虚妄,赖着痞性胡说,充其量也是个现代版的灰姑娘,跟你们乐圣化点缘而已。”
“这就是你最不地道的地方,什么都知道,还什么都干了。你侮辱法律,奴役农户,败坏市场风气,你毁掉了一个响当当的民族音响品牌,从你身上哪儿还看到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义,你又算得了什么英雄好汉!”
丁元英无言以对,只能沉默无语。
其实林雨峰说的,都是丁元英在设计“杀富济贫“时已经料想到的一切,如同林雨峰的“在这场比赛中,我林雨峰是败者,但你丁元英也不是胜者,这是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你终将会受到有识之士的声讨。”林雨峰选择自杀,孤傲的性格使其无法向“小人”阴险之举低头,他选择用生命证明自己的清白和能力,维持自己声望和尊严。
纵观全篇,如果从文章中核心文化属性来看,他所代表的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呢?他以一己之力开创了国产音响的新局面,他自信魄力,能力优众,是不是作者所说的强势文化呢?如果是又为什么会输的如此惨?思索良久,感悟如下:
强势文化不仅仅是不期待救主的文化,也不是自己蛮干不需要别人帮忙的文化,更不是目空一切盲信自我的文化。强势文化还是需要救主,只是这个主不是成功人士,这个主是自然规律,是对事物发展的正确判断。
如此而言,对于林雨峰,其本身的性格弱势所铸就的悲剧是自然规律所驱动。丁元英看到此,方敢从乐圣下手并借此成功。而对于林雨峰而言,其够强,以至于遮盖住本身的弱点,甚至忽略本身的弱点,没有去有力地按照规律去优化改善,其结果的悲剧却也必然。
不要抱怨你的对手是丁元英,即使没有这档子扶贫的事情,这缺陷迟早也会引发事故。即使真的一生平安无事,只能说侥幸,不能说你是完美,更不能说这性格完美。被打败的人可以有无限委屈,令人怜悯。但败就是败了,收到的只有同情,同情不是利润不是利益,面对不知内幕的大众,你就是失败者。
明知“杀富富不去,扶贫贫不离”却仍为之的根源在于,给芮小丹的礼物,即是芮小丹百思不得其解的文化属性决定贫富、强弱、优劣的规律。静下心想想,似乎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能送出的礼物:
如果没有帮助王庙村脱贫,那么丁元英的理论就站不住脚,所谓的文化属性决定贫富就是胡扯。
如果成功使王庙村脱贫,那么就说这种期待救主的文化是对的,同样反驳了丁元英的强势文化理论。
然而丁元英用扶贫具体过程及过程中每个人的抉择最终证明:他所说的是对的。这是一场没有成功者的博弈,没有任何一方受益。骂的是丁元英,疼的是传统观念。
整个过程中丁元英起到的是搭桥铺路的角色,他不参与所有人的决定,除了在入股时让欧阳雪入股以外,无论是三人的退股还是肖亚文的股东介入,他永远是一个旁观者。
在事件的演进中,丁元英成功让芮小丹看到为什么面对同样的现状,叶晓明等三人和肖亚文有不同的决定,这本身就是价值观或者说文化属性所决定的。芮小丹成功体会到何以文化属性会影响到每个人的行为,何以弱势文化不能让人成功站起,何以救主文化不能实现贫穷拯救!
本质在于,没有人会一直救你,我可以给你搭桥铺路,帮你扶持,但此时,与其说是你的成功不如说是我的成功;一旦我放手,所有都会失控,本身的懦弱迟早会导致你的失败,不是自己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拓展妄图借助别人来开拓,可以成功,但成功的基石永远不牢固,永远会有着强者撤离轰然倒塌的那一天。弱者最后被强者取代是必然,甚至自己拱手相让,这是本性决定的,不是单靠扶持帮助就可以解决。
作为一个深知强势文化的人,这篇文很明显,能看透;然后对于弱势文化的存在,这就是相反的结果。说到底,丁想证明的无非是一个东西,觉悟能力和观念皆有优劣,但问题的观念在于创新和突破,在于期待别人救自己还是自己救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丁元英在启发但没有说明,也正是符合他的观点,作为弱势文化的存在是注定有这样的结果,没有切肤之痛所引起的思考而是靠强者的指引摆脱这次困境,终究会面临下次失败。即使帮了还会有下次,既然如此就让我这个被世人称之为怪人的人去承受一次罪孽吧!或许丁元英的意思也在于引起公众们对得救之道的讨论,只有让传统文化痛才能让更多人清醒!
丁元英曾劝芮小丹不要做警察,他说:“你应该辞职。请注意,是你应该,而不是我希望。只要你一分钟是警察,你这一分钟就必须要履行警察的天职,你就没有避险的权力。但是,国家机器不缺一个迟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会应该多一个有非常作为的人才,这不是通俗的英雄主义和通俗的平等意识可以理解的价值。”
小说的结尾,芮小丹在逮捕通缉犯的过程中严重受伤,随后开枪自杀。芮小丹的好友肖亚文问丁元英为何没有劝阻芮小丹,丁元英回答说:“她是警察。”关于芮小丹为何要自杀,丁元英如是回答:“因为她认为自己没用了。”
这首先是一个“责任”的问题,因为是警察,所以就必须要做到警察应该做的一切,包括面对危险和付出生命。这是“天职”,不能逃避,无法逃避。芮小丹在德国度过了她的童年,丁元英也在德国呆了很长时间,这种来自德国人的“责任观”已经深深印入了他们的意识,所以丁元英没有劝芮小丹在危险面前掉头而走,芮小丹也知道丁元英不会这么劝她。
芮小丹以一死诠释了:生是过客,死是归人。自在随性,不昧因果。
丁元英和芮小丹由始至终都是独立的,只是在相互靠近的时候不断感受到对方的温暖。这种独立给予他们自由、尊严和美好。
他们就像两颗流星,在迎面相撞的时候发出耀眼的光华,然后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ps:这篇感受陆陆续续写了几天,不敢当作对作品的评论,因为这样一部难得的佳作。我的水平还不够资格去评价说道。在此向大家推荐这部作品,推荐理由:如果没有看过这本书,是一种遗憾;如果没有看懂这本书,是一种必然;如果恣意品评这本书,自以为得到;如果自称能读懂这本书,是一句妄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