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每天写1000字读书
浅读《自在独行》,唯心静者得其精髓

浅读《自在独行》,唯心静者得其精髓

作者: 阳光少年时代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22:57 被阅读115次

贾平凹先生的散文以前的影响就是云里雾里的感觉,不仔细品很难读懂其要点精华在哪儿,故此常常出现在语文的考试卷子上,当年不知道难倒了多少莘莘学子。如今早已过了求学考试的年纪,心态也没有那么紧张,加上阅历也变得厚实,现在重新来看待贾平凹先生的文章,细细品来略有韵味。

《自在独行》算起来的缘分只能是一眼缘吧。枕边书已经读完许久,暂不知道该读什么,如此荒废半月之久。喜爱读书并非缘自年少,上学时代最是厌倦读书,课外书大抵是不会主动去读。人总是在最好的年纪选择虚度,等到幡然醒悟的时候,却扣时间用来阅读。还好一切都不太晚,还好它们没有弃我于不顾。《自在独行》乃是由一篇篇散文构成,分为五类。每一篇都有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包含贾平凹先生对此的看法,用生平的经历来验证事实的真假。有对人生百态的针砭,有对苍茫大地的追逐与热爱,有对万事万物的悲天悯柔,还有对人性的炙烤与思考。本书目的作者已写于书的封面上:“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如此便能一窥作者写文心境,不喜繁华热闹,只愿清静无为,一书一茶一坐一人生。

单从内容体裁来看,多是议论文与记叙文居多,说话多偏古语,言简意赅,也有白话,多朴实无话。看似常见的一件事由,往往能挖掘出背后隐藏的人性与社会本质。虽然没有鲁迅先生文笔犀利,但是也拥有自己阐述的节奏和根据,正所谓以理服人就是属于这种风格。其实人生孤独是常态,孤独总免不了思考和迷茫。不同年代的人有着各自的局限与束缚,也有随着时间而不变的问题,比如心性。贪婪自私的品性不会随着时间而转移或消失,这都来源于物种本性基因选择的结果,我们人类也不例外。除此之外,人情世故更是一段扯不断理还乱的麻烦。在文章里也写到过。家里亲戚寻作者城里办事,原本好意,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做成变得理所应当,做不好还要落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这样最是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左不能逢源,右不能违背良心和原则,各有各的困扰和限制,凭啥一切都该有或者满足众人所托。

读完习文水平虽没有多大提高但是心境却提高不少。看待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而前行的路并非都有人陪,学会独自面对,学会承受在孤独中成长,在孤独中领悟生活真谛。做人虔诚,做事不违心。现世浮躁,总需要一剂镇定剂祛除烦恼,《自在独行》正是那一副中药,读时心静,合上心宽,人间琐碎之事皆可归为一类,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止于行,除了有字之书,也可以打开心扉,走出屋舍,去领略山河之秀丽,与人交流,获得书本以外的见识。

相关文章

  • 浅读《自在独行》,唯心静者得其精髓

    贾平凹先生的散文以前的影响就是云里雾里的感觉,不仔细品很难读懂其要点精华在哪儿,故此常常出现在语文的考试卷子上,当...

  • 《惶然录》:会计的诗歌和文学

    译者韩少功说,“这本书深者读其深,浅者读其浅,抚慰心灵的孤独和惶惑。”此番读来,觉得自己只读到浅者部分,但还是想就...

  • 读《自在独行》

    读《自在独行》之前,我没有读过散文集,我喜欢长篇小说,那里有连续的故事、人物、情节还有逻辑。但散文不一样,独...

  • 读《自在独行》

    贾平凹我可不陌生了。小学就学过《丑石》,初一的语文课里,还编入了他的《一棵小桃树》,那时候就知道他了——两篇...

  • 读「自在独行」

    记于读到作者夸赞自己妈妈时那日,我和妈妈说有男朋友了,之前就和我妈妈提过他,不过那时觉得他该不会喜欢我,所以没有细...

  • 读《自在独行》

    书名:《自在独行》 作者:贾平凹 大师的手笔里看似写下了洒脱的文字,其实是一颗宽阔的心。 贾先生的手笔写得很好,他...

  • 读《自在独行》

    这是我第一次读贾平凹的书! 《自在独行》单单这本书的书名就很吸引我。 据说贾老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写给生命的行者,愿他...

  • 读《自在独行》

    返厂维修,与书为伴。 前半生用力过猛,消耗太多,每隔几年,大概就需要一个这样的外力,强迫你让时间停下来,...

  • 读《自在独行》

    我用了一周的时间来读《自在独行》,每次都慢慢的将一章读完,再写一篇感悟。因为阿多尼斯在诗中写道:“写作吧,这是最佳...

  • 读《自在独行》

    历经了断断续续的一段时间,总算把这本书看到尾了。其中中途也有提到过对这本书的一些看法以及感受,只是说的比较简短。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读《自在独行》,唯心静者得其精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no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