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做一些决定,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可是孩子并不领情,因为我们在做决定前并没有征询孩子的意见。我们做出的决定只是我们以为孩子喜欢,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下午约好友一起逛街,看看时间快接土豆,就在家里等着接他。我也想过让奶奶接他,但是想到早上上班时已经答应人家下午放学我去接的,并且还答应人家接到他后带他去公园玩呢。所以,不忍心辜负孩子的期待。
五点四十分,幼儿园的大门开了。我进去接到土豆,并且告诉他要和一个阿姨一起去逛街。孩子也没有说去或者不去,我也没征求他的意见,就带着他一起前往步行街。
女人逛街的样子,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这家逛完,是那家。试完裙子,试裤子。我们逛得不亦乐乎,土豆在店里很是无聊,干脆直接坐在店门口的台阶上。有几次他哼哼唧唧不高兴,我答应给他买竹筒粽子,他才不再说话。
孩子陪着大人逛街,确实很无聊。好有建议我要不要把孩子送回家,我问土豆,他摇摇头。我突然觉得,放学的时候接到他忘记问他是回家呢还是跟着妈妈去逛街,就直接把他带来了。我以为他是很愿意跟着妈妈的,事实也是如此,问的时候他也表示不要回家。不过,我觉得还是应该征求一下他的意见的,而不是直接替他做决定。
好不容易逛完了,土豆已经很烦躁了。我们开始去给土豆买竹筒粽子,但是因为太晚,人家已经走了。晚上回来的时候土豆又提起竹筒粽子,有情绪,说我们只顾自己逛,不给他买东西。我共情他:“你是希望我们先给你买竹筒粽子,然后再逛街对吗?”他点点头。这里让我也有所觉察,是啊,当我提到给他买竹筒粽子时,应该立即去,而不是不停安抚他,等到我们逛完再去。如果中途给他买了竹筒粽子,他也被满足了,我们也可以安心逛了。可是,我们一心想着自己逛街,把他的需求放在最后的位置,以至于过程中他总是说要吃竹筒粽子,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当我们逛完街决定去买的时候,卖家已经走了。
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我们只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好在土豆是个乖孩子,虽然无聊、不开心,但也没有很闹腾,一个人在店门口看街上的人或者进到店里无聊地看着我们。
为了弥补他,我在蜜雪冰城给他买了一杯喝的,他挺高兴的。我和好友吃的是酸辣粉,考虑到孩子的口味,我要了微辣。吃饭这个事情,我们也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作为妈妈,我并没有把孩子吃什么放在第一位,而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口味。
土豆也喜欢吃酸辣粉,这个多少让我好受一点。怕他吃不饱,好友建议买个肉夹馍让孩子吃。我一听就去买了,也没有问孩子是否想吃。馍送来之后孩子摇摇头不想吃,我就急了,哄着他吃。他就那么小口吃着,一会儿说要吃馍,一会儿要吃里面的肉。后来他吃了一半,我吃了一半。他还是喜欢吃酸辣粉,有味儿。
后来我就想其实买肉夹馍只是我的需求,我觉得买了馍孩子就能吃饱了,我也额没有自责心理了。但是并不是孩子的需求,如果真的遵从孩子的意愿,我猜在肉夹馍和酸辣粉之间,他更喜欢后者。可是,我却硬塞给他一个肉夹馍,还嫌弃他不吃。
好多时候,我们真的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