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越长大,越孤单,一个一个人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而离开,我们却无能为力。
但有些人,生来就孤独,生来就比我们要成熟的多。不曾享有多少父母的宠爱,自力更生,住在大山里。
曾经听过《我是演说家》中支教老师康瑜的演讲,她说“ 一次,山里的校长问我,他说:康瑜,你知道这个镇子最后的主人是谁吗?他说就是这些考不出去的、留在山里面的孩子们。他们现在怎么样,未来的小镇就是怎么样的。”
离开大山深处,重新开始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再好不过的了,可又怎能保证所有人都不会留下?山里,终会有一些人在,他们就是大山未来的主人啊!
大山里的孩子,不是每个人都很聪明,但他们纯真、善良,他们仅仅十几岁,却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与我们有莫大的不同。康瑜带着这群孩子写诗,他们写的竟那么美——
“《星星》
小时候
问奶奶:星星是什么?
奶奶说:人死了就变成天上的星星
现在
爷爷奶奶变成了天上最亮的那两颗
我常常望着夜空不说话
等星星说话”
诗句虽然没有我们讲的格律押韵,可就是比我们讲的感人。诗,都是这些大山里的孩子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那么朴实无华却又催人泪下。如果是我,我不会有这样的文笔。我们的文笔早就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改变了。我觉得大山里的孩子不会稀罕我们的可怜与同情,因为他们生就不平凡,他们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我记得我有一个朋友,安徽人,她成绩中等还不写回家作业,心思难以揣测,因为从她忧郁的充满哀怨的大眼睛里,我从来就看不到什么我想知道的东西。但她酷爱写诗,她是全班写诗写得最好的,描绘也好,平仄也好,我以为她会是一个出色的诗人。
有一次,因为常常不写作业她的家里打算让她回老家去,翘了半天课,终是回来了。因为学业繁重,她现在不在写诗。她离开的时候,我大哭了一场,但现在我想想,她回去,也挺好的,休学也好,退学也罢,至少她的一技之长不会被繁重的学业埋没。
而那群大山里的孩子热爱学习,热爱读书,他们却只能用诗,来表达他们的所听、所看、所闻、所感、所想。他们如同山中的一草一木,散发着他们身上独特的清香。
到最后,康瑜说“其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耀眼的太阳,但是我们可以始终向着光,而对于我,也会一直举着是光的火把让所有人都看到这些闪耀的诗句,让所有人都看到这就是未来小镇主人的模样。 ”
天上的人儿在点火,地上的人儿在许愿……他们,就是大山里的四季之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