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偈语】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

【一缕禅思】
“自是妙音,所谓不用意而得者。”有评者这样评论此诗。
唐代诗人贾岛访人不遇,因之有感而作,诗题为《访隐居不遇》。诗句白如口语,但却意境纷纭,甚耐回味。

诗人到山里去访问一位隐居的老友,但老友不在家中。站在门前的松树下问家中童子,你师父哪里去了?童子答师父到山中采药去了。那他具体在那个地方啊?童子又答,这个啊,我也不知道,反正就在这座山中。但此山云深林密,谁知道他到底在那里呢?

该诗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生动微妙的写出一个幽居深山、独来独往、行踪无定的自由人生活。诗中没有说明此隐居者是否佛子禅人,但他的生活方式正是禅者的风范。

不过,今天许多政界、商界人士也经常引用此诗,多是用来形容只知此人(或商机或危险)就隐藏在某个地方,但却不知其具体所在,因而无法找到或防范的情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