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犯罪心理实验室
Question No.42:当行为人是初犯时,行为人在想什么?

Question No.42:当行为人是初犯时,行为人在想什么?

作者: 十方迦南 | 来源:发表于2017-08-24 10:53 被阅读16次

讲到初犯,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第一次犯罪的人,这里的犯罪一般我们会做扩大解释,包括了违法行为在内。初犯这个概念呢,在犯罪心理学和刑法学层面,是有区别的,刑法中的初犯,一定要满足犯罪的要件,而犯罪心理学的初犯,针对的是行为的发生和心理的变化,并不要求满足其他要件。

和初犯一起出现的,一般都是一些初犯的老大哥,比如累犯和惯犯,还有最高等级的职业犯,可能看到这些称谓之后,初犯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错误!初犯,是一个入门的称谓,这些高级称谓都要经过初犯这个阶段,初犯意味着一段必须的,不可缺少的经历,所以初犯在犯罪心理学领域可以说是一切后续犯罪心理结构化和个性化的开端。接下来我们就好好看看,初犯的行为人在想些什么。

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就是初犯为什么犯罪?其实犯罪的原因大致上和多数犯罪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点特殊的因素,因为初犯的发生年龄层算比较集中的,一般都在青少年时期,所以大概罗列一下,但是不多讲,因为之前有讲过呢,

心理活动属于整个人生阶段中最活跃的(青少年时期)

发展不平衡(青少年时期)

欲望急速增多

情绪控制力不足

易受影响

精力旺盛……

那么初犯的行为人在想什么呢?

1.为什么做?初犯在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是经过了激烈的,天人相杀的思想斗争和选择的,但凡犯罪行为可以带来的正面反馈少于守法,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去选择实施犯罪行为的,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类最基本也是主要的心理模式。

一方面初犯肯定是不能通过合法的途径满足自己的畸变的欲望的(金钱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但是欲望是一种一直存在并且不断放大的东西,所以这样想要但是又合法不行的心理压力,就会使得初犯选择非法的手段去满足这些欲望。

另一方面呢,初犯始终是要顾忌超我层面的压制的,什么道德教育啊,法制普及啊之类的东西,这些在我们所有人的心理上都会有所影响,好像个守门员一样时刻的纠正着我们的不规范行为,如果初犯要实施犯罪行为,那么超我带来的压制就会给初犯造成心理压力,会让初犯意识到行为后的谴责和责任,这个时候就会有不作为的动机。

这个选择的过程是一个博弈,并且很激烈,只有当负面心理占上风的时候,初犯才会形成。但是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初犯都没有了这个博弈的过程,犯罪行为快速并且直接,很多都是想到就做了,执行力超强。这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法制教育问题,一方面是群体化和教唆问题。

2.三观问题。

其实初犯对于一些内容的认知是有错误的,或者说比较肤浅……所以一般初犯的三观都有点乱。这种认知的错误就直接的导致了初犯在动机产生的时候选错边,错误的认为犯罪可以带给他的有利性多余遵纪守法好公民。初犯一般对于犯罪后的事项都有所高估,比如自己是不是可以顺利逃跑,或者是自己是否可以获得更多的犯罪所得。侥幸和投机是认知中的很主要的因素,一旦初犯的犯罪行为成功,那么短时间之内,这种侥幸和投机的认知就会急速的扩大在心理的影响,从而推动初犯更快的进行下一次犯罪行为。

3.有没有办法做?其实总的来评价,初犯的犯罪技能肯定是不高的。多数的技能的获得途径可能是对于一些相关事物的模仿,或者是自己想来想去,经过思考计划出来的,所以初犯的犯罪现场基本都是有很多的物证存留的,因为不太会收尾,凌乱,当然,不排除很有犯罪天赋的初犯,这种情况也是有真实的案例出现的,反侦察能力很强,而且现在这种情况随着很多东西的发展也越来越多了。

4.初犯过程是什么感觉?总的来说是既紧张兴奋又恐惧害怕。其实这个可以很好理解,任何人第一次做任何事情,只要是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情绪产生,犯罪归根到底就是一个行为,所以也会有这样的情绪产生,不同就在于,这样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所以这样的情绪来的更加猛烈。细分看来,初犯在犯罪行为过程中,要面对的变量很多,比如反抗,报警,群众帮忙等,现场气氛很紧张,加上第一次没经验,想一想自己什么都不懂,很容易留下各种证据啊,所以就有恐惧心理产生。兴奋的感觉主要是来源于对于结果的期望,虽然这个结果经常被高估,但是还是很期待的,加上负面情绪在一些犯罪行为中的发泄带来的反馈,就会觉得很兴奋。

5.后续如何变化?

其实说到初犯行为发生后如何变化,也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因为犯罪行为发生后的各种负面情绪的压制,比如紧张,自责,后悔等,而转向良性发展,心理向好,犯罪心理结构进入持续的潜伏阶段,也就是不再发生下一次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就是继续恶化,这些情绪依旧不足以对犯罪心理的发展形成阻挡或者是动机还是很强烈,所以初犯的犯罪心理就会慢慢结构化,形成动力定型,而这正是累犯和惯犯甚至是职业犯最基本的特征。

看完了这些之后,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累犯惯犯以及职业犯的犯罪心理特征呢?


相关文章

  • Question No.42:当行为人是初犯时,行为人在想什么?

    讲到初犯,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第一次犯罪的人,这里的犯罪一般我们会做扩大解释,包括了违法行为在内。初犯这个概念呢,在...

  • Question No.43:当行为人进化成累犯,行为人在想什么

    上一期我们讲了初犯,也指明了说初犯是一个犯罪者进化的必经过程,所以在Question 43 中,我们有必要进行下一...

  • 2019-02-07

    【审判规则】 行为人驾驶机动车帮助非法持有人转移枪支、弹药。从构成要件上分析,首先行为人帮助转移枪支、弹药的目的是...

  • 行为人格

    行为人格 人格的必要 在我们知道了人类有五个认知的参考点,本能,运动,情绪,理智和性的五个认知的参考点在情绪的累积...

  • 行为人生

    多年以前,南方古镇。 有两位钓鱼高手,每天在镇上的池塘里垂钓。 一天,两人又拉开架势,各凭本事,很快都大有收获。 ...

  • 刑法总则—具体事实认识错误中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的区别

    1、对象错误,是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然...

  • 2019-02-11

    【审判规则】 行为人为逃避强制戒毒,在监管场所供述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盗窃财物行为,但经公安机关查证,行为人虽然实施...

  • 低龄化

    ,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既包括行为人运用其...

  • 法外狂徒张三投毒老婆

    所谓有效性是指行为人成功有效地防止了既遂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但最后出现了既遂结果,那就很难成立中止...

  • 2021-08-31

    区分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界限的关键是如何证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果不能通过客观证据证实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

网友评论

  • 一棵爱上绿叶的枯树:昨晚刚和男友大闹一场,脑海里面全是那些儿女情长,看看你的文章,突然觉得我不能这样,还有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我不能继续蜗居在这些小事情里了,哈哈,比如我该看看你的文章,然后起床好好吃饭,再好好的把我那本《犯罪心理学》读完。😂
    十方迦南:@一棵爱上绿叶的枯树 犯罪心理学是要好好读一读,哈哈哈
  • 一棵爱上绿叶的枯树:惯犯,累犯职业犯罪,我想这和你提到的初次犯罪行为后果,带来的心理强化,以及之后继续犯罪利益达成的持续,定时不定时,定比或者变比的心理强化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犯罪目的一次又一次地达成,欲望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满足,以及物质与心理上一次又一次的获得强化,犯罪心理动力定型并固化,犯罪行为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继而认知上也跟着发生改变,认为个人利益的更好实现方式是犯罪行为,这好像是吸了犯罪鸦片,停不下来呀😄
    十方迦南:@一棵爱上绿叶的枯树 那你看的绝对属于很仔细的了,边看边思考
    一棵爱上绿叶的枯树: @一棵爱上绿叶的枯树 得益于你的启发~😂灵感来自于你的文章。
    十方迦南:@一棵爱上绿叶的枯树 这么到位的理解

本文标题:Question No.42:当行为人是初犯时,行为人在想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is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