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同辈督导的两次收获

作者: 心理婚恋咨询师宁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09:04 被阅读33次

    在心能量老师的要求和启发下,我们五期班开始组织线下同辈督导活动,在安全和同频的伙伴中觉察自己,成长自己,或者是解决自己当下的问题。

    第一次参加的人员应该有七八位吧,我,邵薇,李静,李艳玲,闫志霞,刘含璐,还有谁呀?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时间也是特别长,从10-18点。回来的时候路上,我和李静,艳玲沟通,感觉大家都很有收获,我总结了自己第一次组织沙龙的经验教训;薇总结了自己参加讲师比赛的收获;志霞聊聊关于如何给高中女儿支持的问题,李静自我开放的提供了她的成长历程等等。

    这次线下活动参加的人有我,闫志霞,刘含璐,肖非,杨婷婷,张喜乐等七人,时间从12-22点。

    8-10小时应该已经是极限了,大家又是收获满满,话题不断地在跳跃,从肖非的季度奖师赛的收获,到我的第二次沙龙成功和收获,到璐璐的团建中的游戏,组织和步骤,到喜乐要组织沙龙来跟我们沟通,确定主题的讨论等等。

    先说说个人收获:

    1、我的内心觉察和成长

    第一次线下同辈督导的时候邵薇提到过,在我们拓展训练的时候,在做吹气球的两组三个岗位时,在我和别人沟通时,在喜乐对我大吼时我的反应(顿时蔫了和让步,在我应该做主控的时候)她观察到我隐藏的不为人知的个性特点,我也在思考自己的真实样子:怕选择,怕冲突,不负责,不控制等等,是面具还是本性?

    第二次同辈督导时,又说起上一次这件事情,跟我同样的位置的璐璐为什么能够掌控全局,而我却一直被别人碾压,为什么?

    开始我以为是因为我们这队选了三个配合人的个性比较接近,都比较急,所以会有冲突,我无意识地想把责任推给了别人,如拓展训练结束时我的抱怨;后来我觉察是我的定位不对,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在设计组和施工组之间沟通的桥梁,我只是自己当做一个复读机,没有主动把自己放在一个主控和领导者的位置,是我习惯没有话语权的服从位置呢?还是我怕承担责任?最后我对比了我和璐璐说话方式,我发现我只是做到尽量去听懂和理解地对方的话方便我下一步的转达,而璐璐她会明确的指出具体需求和布置任务;而对方表达不清楚时,我没有耐心听完就问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答案就放手,引发两个沟通者都向我发火,三个人都一头浆糊;而璐璐是听完对方的话后自己提出具体问题,要求对方找出答案,给设计组提出了明确方向;再次暴露了我的倾听能力不够,耐心不足,不坚持自己的主见等等沟通问题。

    在志霞着急的大声催促下,我又回到了自我保护,外表不反抗内心不认同的习惯模式中;和璐璐的有步骤温和的引导下,我觉察到面对别人的暴力沟通,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反抗的自我保护戒备中,这是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惯有模式;现在的模式是把自己和暴力沟通者之间建立一个防火墙,划分界限,抽离出来,不被对方的负面情绪影响,也不再自我攻击自我怀疑自我伤害,这是学习心理学后的刻意调整应对模式。

    这时,志霞提醒在场的伙伴觉察我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是有力量的还是无力量的?说实话,当时的我有种被看透的感觉,自己多年的面具和自我保护防火墙被扒开,露出那个脆弱的怕受伤害的我,真的有些不自在,想逃又不得不忍着,再次进入了自己的习惯模式,不说话不反抗,忍耐和压抑自己。

    后来璐璐再一次的引导我,那你有没有一次不是这样的模式?有没有尝过其他面对暴力沟通的模式呢?我思考后说我有。在一次沟通中被他说了一句后,我自我怀疑自我攻击了一下午;晚上我发现他的情绪还不错的时候,我尝试着问你那句话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的答案和我下午的猜测方向完全不同,由此我觉察到,男人说的意思跟女人想的意思差别真的太大了;我也得到了教训:就是很多时候的伤害都是源于不了解男女差异,而自我猜测造成的,特别是女性;最后我从这一次尝试着打开自己跟对方连接时,发现其实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心里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当我把那次尝试告诉璐璐时,她再次的引导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以后你面对暴力沟通时还会采取这样的措施吗?或者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再次陷入了思考。

    跟着璐璐引导的脚步,我觉察到我自己从小到大,面对别人的怒火和攻击的保护模式,和我现在学习以后的调整模式,都是处于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戒备的状态,只不过是这个防火墙越来越厚,只不过是我能够做到不让别人伤害到我,或者不被别人的负面情绪影响自己的情绪,只不过我已经学习放下自我攻击,用自我安慰来调整我的情绪。

    同时,我没有去跟对方链接,我没有敢于突破我自己的防火墙,去问问那个表面上充满了暴力充满了情绪的人,和他产生共情;我没有发现他的内心的需求,我一直都把她/他置于自己的负面情绪中,而我一直处于“你不要伤害我,我不被你伤害”的防备状态。我们成了各自疗伤的不相干的两个人。

    同时我想起了最近新学的四句话,如果我能够走出来,对着暴怒中的他/她进行拥抱,并且对她/他说“我看到…我理解…我接纳…我爱你!”他们的暴力情绪会不会好很多呢?我愿意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当晚我说出这样的思考的时候,对面的肖非和婷婷频频点头,露出了开心和肯定的表情。

    璐璐一直在问我的支持系统,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有没有人给我支持?当时我想了一圈,我觉得没有人,我一直都在孤军奋战,我一直都是别人的力量的源泉和支持者。现在我想我应该有,我的郑州闺蜜美国知己,她们对我的陪伴和了解,让我更容易看清楚自己当时的迷雾。

    这次的同辈督导璐璐解决了我多年的疑惑!我一直在内观自己:为什么面对选择的时候,我没有明确的答案,或者是两个相反的答案?为什么我特别害怕冲突,一旦出现别人大声和我说话时,我就缩回自己的保护壳里,不反抗或是消极的反抗,拒绝再跟对方进行连接?现在我才觉察这是我成长的历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模式,造成我现在的样子。我的这种成长模式也让我有其他收获: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非常强--或许是一种自欺欺人;包容的之心非常强大---如果不能改变别人只好改变自己,接受它;自我愉悦能力特别高,善于独处让自己开心--开心也是一天,悲伤也是一天;防御和保护自己能力特别好,常常很自我地做事学习,全情投入,不太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判--在意常常是伤害,不如做自己,先让自己开心;所以任何的痛苦历程换而言之都是你成长的契机,不管是伪装面具还是防火墙,它们成就了现在的我。

    同时当我觉察到自己面对痛苦历程的惯有模式时,当我有能力和能量从我的堡垒中走出来时,当我有胆量和勇气面对充满暴力情绪的人,觉察他们背后的真实需要的时候,并且和他真实的自己进行链接时,我想又进一步了。虽然这很难,虽然我可能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做到,但是我愿意去做,这本身就已经往前迈了一步。我允许自己做不好,允许自己不能马上做到,但我愿意让自己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当晚的梦:我和一伙人,好像是一群妈妈们和孩子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玩,是一个大型的游乐场,那里有小火车,有轨道,还有各种的游乐设施。我发现其他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像护照一样的小本,但是我们没有,他们拿着护照在不停的做盖章,做记号,而那些我们已经去过了。我在想,允许我们再玩一次,或者允许我们这次的旅行不完美,又怎样呢?梦醒之后我脑子里最大的印象就是允许和理解。不知道梦在告诉我什么?我是不是离真实的自己又近了一点。

    观察其他人的,一句话感受,:

    1我属于热场选手,能够很快的把场域的气氛给搞起来,同时能量消耗的过快,所以基本上在下半场,我都是一个倾听者和旁观者。

    2闫志霞是一个非常具有控场力的人,很有老大的范,她轻易地能够让场上所有的人不由自主随着她的节奏,随着她的引导去进行思考去选择,我觉得她可以作为下任的班长的候选。

    3璐璐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她在做个案,在提问和引导的时候非常稳定,非常的温和,完全没有攻击性,让对方很舒服去思考自己的问题,有条有理,自有节奏,特别专业。

    4婷婷是一个后半场的主力,他在前半场是一个倾听者,自己不够放的开,需要一些时间,同时当他适应这个场时,他的发言是可圈可点,非常有思考性和主见的。

    5肖非也属于后半场的主打选手,他倾听的能力很强,也有自己的判断,特别是在跟璐璐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他的路线有明显精神分析的味道。

    我的感受就这么多,各位看官,你们满意吗?有没有看完以后,下一次的线下活动想要参加的冲动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线下同辈督导的两次收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kq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