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乡愁
前年和家人一起去北京随团旅游。每次午餐都是固定的几个菜和米饭。一连四五天,天天如此。作为一个喜欢吃面食的北方人,吃饭自然成了一种煎熬。
记得有一个晚上回到酒店后,儿子打开电视正在播放美食节目,恰好又是北方扯面的各地的做法。我只瞅了一眼,便垂涎三尺,心里像猫爪子在挠一样,恨不得马上回去咥一碗关公大扯面。真后悔来的时候准备不足,要是带几个馒头也能解我燃眉之急。不知是因为想吃面,还是因为想家,我开始盼望早点回去了。
那晚到了天津,住在郊区。旅行团中有人问,附近有没有面馆。司机师傅告诉我们恰好附近有一家陕西人开的面馆。团里的一半人来自陕西,大家欢呼雀跃,都相约去吃扯面。准备妥当后,我们一起去寻找那家面馆。顺着天津的大清河,我们步行了大约五六里路后,终于在一个不太繁华的街道找到了那家面馆。
面馆不大,二十多个平方,摆了七八张桌子,我们一行人一到饭馆里立马显得拥挤起来。大家都很客气,互相谦让着挤着都勉强坐下了。服务员先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听见我们的口音就不由得改成陕西方言了。本来大家在团里的时候都说的是普通话,或许是为了方便交流,或许是为了体现我们的文明,不给陕西人丢份。这会儿进了这家面馆,突然遇到了老乡,好像回到了家一般,心里有些许的激动和放松。先前的拘谨忽然就释放开了, 于是许多人都开始用陕西的各地方言交谈起来,几天来搁在彼此间的距离瞬间土崩瓦解。
原来,服务员和老板都是陕西陇县人,真正的是我们宝鸡的老乡。我心生亲切,不由得走到后厨,看到正在忙活的老板,他约莫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许是手里有活吧,他并不因为我们这群老乡的到来而表现得特别, 可能这个旅行团来的陕西人都会在这里相约吧。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的热情和激动。
人多,面自然上得慢。大家就开始闲聊起来,这回聊的可不是北京的旅游景点,而是陕西各地的美食了。说话间,我们的扯面好了,先让妻子和孩子吃,她们也馋得流口水了, 我只能再忍一忍。饭馆里说话的声音小了,只听见大家“哧溜溜”“哧溜溜”咥面的节奏, 那真是我听到的人间最具烟火气和幸福感的声音了。
面到面前,我把事先剥好的大蒜往面里面一搅,狼吞虎咽般咥起来。哇!味道好极了,想不到天津还有这么正宗的陕西扯面,异地他乡,好熟悉的味道!
吃完面,我和家人足足喝了一大老碗面汤!大家并没有想要离开的意思,有的赞叹着这面的美味,有的好像若有所思,仿佛沉浸在这熟悉的味道里,还是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
唉!真没想到,短短一周的旅行,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竟然在这一碗扯面面前燃起了丝丝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这或许就是作家张丽钧笔下所写的“舌尖上的乡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