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来到书房坐在书桌前看书。打开窗户透气,一股凉爽的风吹进来,薄薄的纱帘乘风起舞。
好大的风!我的大脑迅速闪过一条信息,昨天天气预报说郊县下大暴雨,看来应验了。我们也“沾光”了暴雨之后的降温福利。
那还犹豫什么呢?推开书本,去跑步!在读书和锻炼身体之间选哪一个呢?对我来说,当然是锻炼身体喽。就犹如“时间和金钱哪个排第一”这样的灵魂拷问一样,时间宝贵啊。不同的回答体现着不同的认知和价值观。
今天,我还有一个小念头在心里徘徊:尝试7公里。
下楼后,果然凉风习习,体感倍舒服。但今天行动迅速,我的思想似乎还没有做好跑步的准备,人已经在楼下了。那就先走一段路,让身体适应起来。
走过了天桥,准备开始跑。打开跑步app来记录和督促自己的跑步节奏。
这时,又有一条信息冲入我的脑海。我想到了昨天模特课上老师讲解走时装模特步迈步的姿势要求。
与旗袍模特步不同,时装模特步要迈大步,感觉走路带风。当大腿抬起的时候,身子也要朝前启动。这样。不仅步子迈得大,而且上下是一体的,避免上身和下身迈步一顿一顿的感觉。
其实,跑步也是这个道理啊。有的时候,我在路上看到有的人光迈腿不摆臂,有的人是上身挺直像坐着跑,都没有和身体形成一条倾斜的向前冲的自发力。
今天,我也要好好验证一下自己的跑姿。多年前开始跑步的时候,我全凭一腔热血,动作不标准、不规范。幸好现在已经在改正了,但无意识的情况下,还会复现过去的跑步模式。改习惯,新习惯,需要目标清晰,刻意练习,持续实践。
今天跑1公里的时候,我能跟上app里节拍器的鼓点。
第3公里的时候,我已经跑到了塑胶跑道上。今天打算在塑胶跑道上跑2公里。
当我过马路准备跑上跑道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从眼前闪过。是我以前的同事。50多岁的他,每天坚持跑10公里。
我看了他的朋友圈,才发现了这条新开发的塑胶跑道。前几次,我还有意识要偶遇他,但一直没有碰见。
我还以为他没有跑步呢。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他不每天在朋友圈晒图了,跑步信息被阻隔了。没看见不等于人家没跑啊。
当我跑上跑道,试图去追赶他的时候,却发现他的身影离我越来越远。他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跑了两圈,我也没有和他重合,就按我的计划离开了。
今天在跑道上,还碰到了那位手机音乐超大声的男子,他从我身后又是一阵旋风地跑过。
我观察了一下前面的他的体型,皮肤黝黑,身上的肌肉很结实。他的这种跑法,效果很明显。和一些身材瘦削常跑者不同,他的小腿,大腿和胳膊上的肌肉量很饱满。
离开跑道后不久,我就跑完了5公里。
5公里后也不停步,接着跑6公里。
在塑胶跑道上跑到了4公里才折返,无形中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可以跑7公里的富余量。
接着往前跑,跑步软件提示我今天已经跑到了自己的最长时间记录42分钟。在keep上没有以前的记录。以前的我还跑过多次10公里呢。但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今天,两个跑步app记录的数字几乎相同。都是7公里多。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