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夏夜

作者: 桐州一皓 | 来源:发表于2019-08-02 08:10 被阅读16次

在农村,儿时的夏夜大同小异,很多人写过。

这里也凑个热闹,写一写我们的夏夜。

鲁迅的《风波》里写道:

临河的场地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场地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时候了。

好一幅夏日晚景图的再现。

在我们儿时,夏天的傍晚,也是这样的场景。

烟囱不冒烟了,粥已经在锅里稠了,咸菜也已经夹好在碗里,或在锅里放上红辣椒跳了几下就出锅了;泼水是为了沉淀地面的浮灰,免得吃饭时会扬起;矮凳是有的,鲁迅的小桌子替换成了木制或竹制的凉床,一切就绪,晚饭就要开始了。

花脚蚊子也开始在人们的耳边嗡嗡叫了,偶尔这个时候大人会在微风的上游点上一些枯叶,燃着后再压上青的草根,让它冒烟不至很快烧完,烟也会帮人驱走一些蚊子。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烟不久后就自己消失了。

吃完晚饭后,凉床被收拾干净,变成了谈天说地的场所,顽皮的小孩子可以随性地卧在上面。体积小,也占不了多大的地方,无伤大雅。

二叔坐在木制凉床上,他的身边总有微弱的火光在黑暗里一亮一亮的跳着,那是黄烟筒里的黄烟丝燃烧发出的光。光亮熄灭了,二叔把烟筒在凉床的腿上敲了几下收了起来,我就知道二叔心情很好,说不定马上要开始说书讲故事了。

我喜欢跑到他的凉床边,或蹲或坐在小板凳上听他讲的故事。二叔的古代民间传说故事真多,只是我现在已经大都不记得了。

二婶有时兴起也会说上一些她知道的民间故事,比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传说,说得活灵活现。

二叔家的大姐和大伯家的二姐会给我讲她们知道的童话故事,更是适合儿童的口味。

听故事我是最忠实的听众,可惜现在能记下来的不多。

一段故事讲完了,说故事的人也要休息一会,去喝口水。我们也离开了凉床边,去追逐那飘在空中的点点荧光,那是飞舞的萤火虫自身发出的光亮。

有时拿个小玻璃瓶,抓到的萤火虫就放在里面,盖上盖子,拿在手上就是一个小灯笼,却全然忘记了瓶子里的萤火虫没有了空气会怎样。

蝙蝠时不时的在暗夜里从身边扇着翅膀飞过,它们是夜行的动物,传说老鼠吃了盐就会变成蝙蝠,我们叫它“盐老鼠”。其实蝙蝠并不是食盐的,它们只是在夜晚出来觅食而已。

标志着夏日炎热的知了一直不知疲倦,还在不停地鸣叫,也不知道它们吃晚饭了没有。

玩儿累了,小孩的倦意也上来了,回屋睡觉去了。

大人们也该歇息了,明早还得清早起来去拔秧苗呢,明天把那块小田给栽完秧,“双抢”也算是差不多了。就只剩下“秧田巴子”了,不着急了。

相关文章

  • 儿时夏夜

    天刚擦黑 黑白电视托放屋顶石板 雪花屏里小缇萦嘤嘤哭求汉文帝赦父 捞面凉拔 鸡蛋番茄豆角略咸的浇头 捣蒜调汁 已是...

  • 儿时夏夜

    扇去也无蚊 扇来也无蚊 那枯老的手 爬满了皱纹

  • 儿时夏夜

    记得儿时银夜长,相携来到小溪旁。 潺潺流水吟金曲,圈圈涟漪笑月光。 辉映稻浪蛙鼓响,风弹弦柳雀声扬。 喜看荧火施凝...

  • 儿时夏夜

    1 傍晚,下田的,打工的,跑买卖的庄稼人都陆续地回到了家,家可是温暖的窝么?每家搬一个桌子在自己的晒场上,男人们慢...

  • 儿时的夏夜

    厌倦了城市里的空调房,总是在夜晚不经意间想起儿时的夏夜。 那是在农村,没有空调,每到夜幕降临,各家各户都把凉席铺在...

  • 儿时的夏夜

    儿时的夏夜 随蒲扇摇动的,是奶奶和蔼的笑容 坐在屋前的矮板凳上,就感觉自己拥有了整片星空 蝉鸣和着...

  • 儿时的夏夜

    在农村,儿时的夏夜大同小异,很多人写过。 这里也凑个热闹,写一写我们的夏夜。 鲁迅的《风波》里写道: 临河的场地上...

  • 儿时的夏夜

    忽然想起 儿时的夏天 躺在平房屋顶上 乘凉的夜晚 吹来的夜风是清凉的 身下的房顶是温热的 睁眼便看得见的星空 装饰...

  • 儿时的夏夜

    【声明:文章原创,首发个人新浪博客,ID踏雪,文责自负】 在城市里待久了,看着那一幢幢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行人如织...

  • 夏夜----记儿时夏夜时光

    夏夜的荷花池塘 月亮清凉皎洁的光 留住白日里蝉声响亮 那年夏天蝉在高高的树上 谁告诉我它不会飞翔 荷叶绿 荷花香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夏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np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