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秋开始吃肉
贴秋膘这原是北方的一种民俗,意为熬过苦夏的人们,秋凉之后,又可以进补了。
但自从夏天有了空调以后,夏不再夏,一样胃口大开,火锅麻辣烫小龙虾那是一个不落。等到了秋天,这嘴停不住了啊,但得找个什么借口来说服自己呢?
欸,对了,贴秋膘!又可以理直气壮的吃好料了。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在《观刈麦》中就描写到在古代的夏日农耕,那时的人夏天不仅要被大晒还要下地干农活,所以到秋天体重掉称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现在,一些行为是为了延续习俗,却并不是让你真的去执行它,例如你从立秋贴到白露还没贴完的膘。
于是乎这膘贴着贴着,等到了冬天,你就贴成了一个移动的球体。来年春天,又陷入新一年的减肥循环大战。
02
又是一年立冬时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今年的闽南两广人民却是广发朋友圈提醒好友:立冬,注意高温,预防中暑。都能热中暑的天,这冬是补还是不补?
细想想,按现代人的正常体制,“补”只会有大概率的营养过剩。
根据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对全球1920万成年人历时40年的健康调查显示,在全球肥胖人口升至6.41亿的时候,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03
补冬的正确姿势
不论是贴秋膘还是补冬,仔细回想你们的一日三餐,爸妈也没委屈过你们的嘴巴吧?
抛去老生常谈的食补,我更想建议大家从起居方面入手,好好调养。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没想到吧,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
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睡个好觉,有如吃个母鸡。”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阴阳各半,缺一不可。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
《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中医向来讲究天人合一,睡觉与起床也当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