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格律学堂五十二课仄韵《江城子》

作者: 欧阳卉林ou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14:01 被阅读32次

    主讲老师一一一一边义老师

    边义老师

    大家晚上好,今晚继续由我为大家讲解仄韵格江城子。黄庭坚《江城子》为仄韵格双调词,《钦定词谱》对黄庭坚词)屡有微辞,或指其以诗入词,在此调按语中又有言曰:“黄庭坚有仄韵格《江城子》词,其字句与苏词同。唯韵脚改为仄声耳,因词俚不录”。

    潘慎《词律辞典》有按语曰:“《钦谱》此举,莫免过于迂阔。有些词调哪怕少一韵多一字,立即采为又一体。此词全用仄韵,居然因为俚而不录。即称词谱,凡体例有异,就是该收入。何分俚雅?今采入已备体”。潘慎此论,甚有见地。

    黄庭坚《仄韵格双调江城子》

    新来又被眼奚搐,不甘伏,怎拘束。是梦还真,烦乱损心曲。见面暂时还不见,看不足,惜不足。不成欢笑不成哭。

    戏人目,远山蹙。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一贯一文跷十贯,千不足,万不足。(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三十五字八句五仄韵,一叠韵)。

    今为之独立一谱,并与苏轼平韵谱式并列比照,比较平韵格,变作同调仄韵格时,句式变化之同规律。

    [黄庭坚仄韵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平仄,

    仄平仄,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

    仄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平仄,

    仄平仄,

    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

    仄平仄。

    [苏轼平韵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

    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

    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

    仄平平。

    ——从黄庭坚仄韵格与苏轼平韵格比照中可见,除于原仄声句增添两仄韵外,其他字数、句数、韵味皆相同。只是把平声韵脚改作仄韵之入声韵。

    我们逐字逐句细加对比,除韵脚外,只有上片末句“惜不足”一句中苏词用看“孙郎”(仄平平),黄词中“惜不足”(仄仄仄),中间的一字由平变仄。其余各字的平仄声并无多大变化。黄词此处变化有因,上下片他连用了“看不足,惜不足”“千不足,万不足”的重叠词语。不得不尔;而苏轼词中此处为“亲射虎,看孙郎”。那孙郎来自三国人物孙策。“孙”字为平声也是不得不尔。  另外。“不”属入声字,唐诗宋词中,向有以入代平之惯例。实际上,将某词调由平韵改为仄韵,句中的平仄格式,不必亦步亦趋,非重点音位,(指复合双音节中的第一字)的平仄声,尽可按内容的需要随机变化。这道理很简单,连韵脚都可改,非关键音位的平仄声当然也可变化,这后边讲到的一些变韵词例中,还可得到验证。

    万树《词律》卷二级收录此词时,有段批语曰:“盖入声作平,北音皆言。顾予谓不通曲理,不可言词也”。意思是说。南方人善读入声,北方人不会读,往往以入代平,不同曲理者,不可与之言词,万树此论未免刻薄。

    我们研习诗词格律,一为解读前人之作,继承精华。二为开创新声,创作时代新作。随着时代语音变迁,语音必然变化。特别是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中的入声已经

    消失。仍用入声写诗填词只能是生吞活剥,已不切实际了。诗词用韵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读古诗时当然要查对古韵书以辨韵。而当自己要填写新的诗词时,总不该永远脱离当代语言一味的捧着古代韵书诘屈聱牙地吟诵吧。这当是我们深入了解这类变化的韵格词作之深远意义之所在。阅读古诗词之辨识古韵,与重新以古体格式之创为新作,当有所区别。前者乃既定事实,不得不尔,后者为推陈出新,另辟蹊径,与时俱进。

    这当然是个极大难度极大的课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让今人和后代人永恒的抱住现已消亡之入声,仍按古韵书一一查对入声字来填词。其结果只能是使之成为孤高寡合之冷调。平韵即可改用仄韵,入声韵又何尝不和改用上声韵、去声韵,以致平声韵?前人有把入声韵之满江红改作平韵满江红者,已经为我们做出示范。

    时间关系今晚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陪伴。晚安。
    胡春来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竹韵格律学堂五十二课仄韵《江城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oe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