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阳光,何惧悲凉

作者: 秋之准备 | 来源:发表于2019-07-10 16:15 被阅读187次

研读统编版九上语文教材。从网上下载了电子书,打印出前三单元。最先注意到的是《诗词三首》,就从这一课下手。

《诗词三首》包括李白的《行路难》、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苏轼的《水调歌头》,单元目标要求“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积累、掌握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预习目标是:诵读课文,注意不同体裁的节奏和韵律特点;了解创作背景,读懂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研读以上目标和课后练习,在揣摩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我重点思考两个问题:这三首诗的异同点在哪里?如何打通诗歌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这三首诗歌都表现了诗人失意时的豁达胸怀,那些耳熟能详的警句就是作者乐观豁达情感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要汲取的精神力量。除了这个相同点外,我还注意到同样遭遇贬谪的三位诗人,他们在抒写情感时有明显的异同。相同之处是三首诗中都有诗人的情感起伏变化,不同点是这样的起伏变化有细微的差异:即使描写苦闷悲愤,李白也有大手笔大气象,一二句极言筵席之丰盛华美,四句的“拔剑”,五六句“黄河”“太行”的意象,七八句的两个典故,这些跌宕跳跃的表达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典型特点;李白诗歌的前十二句大体都是忧郁苦闷的,最后两句却陡然高昂。这样大起大落的情感变化正是李白诗歌一贯的风格,也是李白性格的鲜明体现---只有洒脱自信如他,才有这样的表达。刘禹锡的《酬乐天》抒写贬谪悲凉时,首联用两个词语“巴山楚水”、“二十三年”直击人心,看似客观的陈述,却包含着无尽的辛酸和愤懑。但是即使仕途坎坷艰辛,刘禹锡依然在“千帆过”“万木春”背后寄寓着重新振作、继续前进的决心。情感的抑扬变化中,能感受到刘禹锡百折不挠、坚定执着的人格风范。苏轼的《水调歌头》以怀人思亲为主调,其中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看出诗人挣脱苦闷抑郁,自我排解而至通达超脱的过程。

九年级是初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学生遇到的人生第一个分水岭。对于学生来说,不管七八年级有过怎样的玩闹、蹉跎、成败,九年级都要认真对待、踏实苦干。而这三首诗中传达出的自信、执着、乐观通达,正是他们这一年砥砺拼搏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品格。基于以上解读和认识,我把这一课定位为主题型群文教学,通过求同比异,感受诗人豪迈积极的人生态度,体会参差多样的情感表达,在多种形式的诵读和思维训练中读懂诗歌,读出自我。

与以前的整合课例不同的是,以往多用求同法,用几篇文章的相互支撑、印证,“群”力达成教学目标。这一次教学设计,我的重点在比异。因为诗歌中共有的豁达乐观,是学生一读就明了的。我要让他们发现,即使都写贬谪苦闷悲凉,不同的诗人写出的风格也绝不相同,诗格的不同即是诗人性格的不同,从而通过研读三首诗情感表达的方式深度学习诗歌,读懂诗人,并用“为你读诗”的方式让诗歌与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打通文本与现实。

相关文章

  • 心若阳光,何惧悲凉

    研读统编版九上语文教材。从网上下载了电子书,打印出前三单元。最先注意到的是《诗词三首》,就从这一课下手。 《诗词三...

  • 《行路难》《酬乐天》《水调歌头》整合教学设计

    心若阳光,何惧悲凉 ---九上《诗词三首》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 心若阳光!何惧忧伤!

    一种莫名的压力,会让人崩溃,而你却在想宣泄出这种歇斯底里,当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你就是失去了自我的力量,有一根...

  • 心若阳光 何惧彷徨

    从北到南到底有多远。只是那习惯了的一切生了锈铁。这座从小生活到大的城市,清楚的记得每个笑脸。之前的日记搬家也都被整...

  • 2018-08-16

    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并不能阻碍你向上发光成长的心! 心若坚强,何惧忧伤! 心若阳光,何惧阻挡!

  • 你若阳光,何惧风霜!

    每天早晨,提醒自己,生命短暂而美好,没有时间纠结,更没时间计较;生活,没有可不可以,只有愿不愿意。你若阳光 ,便何...

  • 《心若向阳,又何惧黑暗》

    心若向阳,又何惧黑暗。是啊!心中若存在阳光,又怎么会被黑暗吓倒,因为阳光带来希望驱走黑暗,因为阳光才会在黑夜之后是...

  • 怡然自得

    白色的小花 在风中摇曳 心若灿烂 何惧风雨

  • 不念前尘不贪余华心若蔷薇死生何惧

  • 一首好句,分享一下。

    心若无处安放,到哪都是流浪, 魂若无所牵挂,到哪都是鬼道; 若心无处安放,何惧四处流浪, 若已无牵无挂,何惧一人空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若阳光,何惧悲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vh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