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
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应帝王6

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应帝王6

作者: 开心碧玺 | 来源:发表于2023-07-29 22:48 被阅读0次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品悟:这是《应帝王》的最后一个故事,是著名的“浑沌之死”。

        南海的大帝名叫儵,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儵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周到。于是儵和忽就商量如何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

        “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观看、聆听、进食、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吧。”说干就干,他们每天给浑沌凿出一个孔窍,凿到第七天,浑沌就死去了。

        这故事的用意很明确,道家强调的正是这“浑沌”的境界,所谓的浑沌也就是与道合一,自然无为。道家心中应然的帝王、君主,也应该是这种若有若无的存在,即是无为而治的君主。

        浑沌本没有七窍,这是他天生的、自然的、本然的面貌。人为地给他造出七窍来,是在伤害他的自然本性,是“以人灭天”,他就不是他了,就会死去。进一步说明那种不顾他人的自然本性去为政施治,去改造民众的做法,即使真是出于善意好心,结果也只会是害了百姓。

        庄子最后总结道:不要成为追名逐利的场所,不要成为谋划思虑的幕僚,不要让琐事纷扰了心智,不要让智慧成为主宰。潜心体悟着大道,像风一样来去无踪,任其本心逍遥,任其本性淡泊。修养高尚的“至人”心像明镜一样,对于外物都是来者即照、去者不留,顺应合事物本源,从不有所隐藏,所以能够反映外物而又不因此损心劳神。

相关文章

  • 大道同源 殊途同归 ---庄子 18《应帝王》

    与庄子同行,和31名伙伴们“一起共读庄子”已进行到第18天了,也是最后一天。读庄子内篇的最后一篇《应帝王》。心中暗...

  • 《庄子》—内篇—应帝王—6

    6.不要成为名誉的寄托,不要成为谋略的场所;不要成为世事的负担,不要成为智慧的主宰,潜心地体验真源而且永不休止,自...

  • 庄子“浑沌”,老子“惚恍”,开窍即死

    庄子的故事啊,都很好玩,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浑沌之死”的故事。 南海帝王名叫倏,北海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

  • 每个人都是混沌?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中,庄子叙“七窍出而浑沌死”故事。故事大意为: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

  • 庄子——应帝王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

  • 逍遥庄子~品读

    浪漫潇洒的庄子生活在战国时的宋国,一生逍遥,随遇而安,安时顺处,求真求道反对政治,因而被认为是老子的继承人。 庄子...

  • 又到柳青春花漫……

    原创作者‖集雅阁的诺伊(lily)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诺伊物语 品读老子与庄子,除了...

  • 关注指月之手

    重读庄子,读的不是庄子,是借由庄子的指引,去品读其后的“自然之道”。其区别,前者是庄子告诉我们什么什么,后者是自然...

  • 《庄子》—内篇—应帝王—1

    【题解】 《应帝王》是庄子政治思想的代表篇章,探讨什么样的人才是好的帝王,什么样的政治才是完美的政治。庄子认为,“...

  • 应帝王,开混沌             ——“同读庄子”之第十八

    真是恍恍惚惚之间,浑浑沌沌之中,就将庄子内七篇读至最后一篇——应帝王了,让我们一起游弋于此篇,感悟庄子如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应帝王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wf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