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提前给妈过生日,我们三姊妹聚在一起,也会感慨很多。
同爹同妈,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但是我们三姊妹是截然不同的性格,连长相也差别特别大,每次在陌生人面前说我们是姐妹,对方常常都会说不是亲的吧。
在教书的前半期,也是儿子还没长大的时候,我对于某些家长说自己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我是不屑的——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教育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
但是,现在我目睹一届一届学生的成长,也亲历儿子的从小到大,我开始改变了这样的想法。比如,侄女反应机敏,思维活跃,但她的聪明很显然不在读书上,而是在对动作感知与记忆,一支舞蹈,2遍下来,她就可以“复制”出来,但是对于书本内容,她要费很大的劲,10遍,15遍,好不容易记下来,很快又忘了。
比如,大姐教过的一个男生,特别敏感细心,大家都说他娘娘腔。同学稍微逗一逗,他就哭;他越哭,同学越逗他。整个初中阶段,他就这么哭下来的,看得老师都摇头。结果最近她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介绍一所知名的宠物医院,定睛一看,院长居然就是这个孩子。她笑着说这个职业还真适合他呢。
我们三姊妹中,性格最刚烈、要强的是二姐,还记得她5岁的时候,就“名声在外”。
正是农忙的季节,大人都在秧田里抢种,就让她赶集买油条。
当时集市上炸油条的就只有一家,大家就只能排长队,眼看就要轮到她了,来了一个大人,应该是从秧田里赶过来的,老板看别人着急,就把油条卖给他,二姐不干,像个炮仗一样,跳出来跟老板吵:“你凭什么给他,明明是我的,你看不起我,就因为我是个小孩子,是不是?”大吵大嚷,又蹦又跳,什么脏话狠话,说了一大街,说得周围的人都跑来看这样个小娃娃“骂街”。
讲到这一块,我们都笑,三岁看老,有些东西真是刻在基因里的,我和大姐不说小时候了,就是这一辈子也说不出那样的话。但是,她一天到晚鬼点子多,胆子也大,走南闯北的,干过很多行当,就是读不进去书。这也是基因使然吧——不是读书的料。
她不喜欢读书,爸妈也从不勉强她读书,这可能也是一家三个孩子的好处——一个不会读,还有两个呢。
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就不是这样的,不会读也要读,因为全家的希望都在你一个人身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不读,就意味着整个家族都没有了“改命”的希望,就意味着一个家族放弃了读书上升的通道,这是万万不可的,所以,不管是不是读书的料,全家族都倾其所有,将孩子使劲往读书的路上推啊,挤啊,不计成本,不管后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马嘶人喧,血流成河,如何不惨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