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多和优秀的人聊天,不然你总是满身怨气,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还不努力;没事多和失败的人聊天,不然你总是满身傲气,嘲讽他人的愚笨自己却无所作为。
小时候,调皮时妈妈会告诉你“看谁家的谁怎么怎么的乖巧”;乖巧时爸爸会告诉你“要像谁家的谁一样开朗”,于是出现了“别人家的孩子”。大学时,看着别人的光鲜亮丽,听着别人滔滔不绝的故事,于是别人开始被我们贴上“标签”,于是这些“标签”成了我们思想行为的“命令词”,于是身边出现了这样的人……
〖1〗只是不想做
“我也有能力只是我不屑去做而已”
在电脑浏览器上搜索“不屑一顾”时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开头是“面对别人的成功,总有人泰然自若的大放厥词”,文章的故事讲到一个人开公众号写文章发推送折腾了四个月却不到五十人关注,他在寻求帮助时表明他的文章很专业,不想为迎合读者降低自己的身份。看到这里时,果断拿起手机翻了翻自己关注的公众号,发现不管是粉丝过百万的大号或是关注量只有四五位数的小号,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或温暖或实用,但都有可观的阅读量。在这个自媒体兴盛的时代,面对很多个体的公众号运行良好微博粉丝几十万甚至过百万的“网红”,很多人不屑一顾的说着“我只是不屑去做而已”或是做了成效不好便向那位仁兄一样固执的认为“我有自己的风格只是不愿意迁就迎合而已”
我不知道要用自傲、自负或是其他词来形容这些有着“我本可以,只是不想做”的心态的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对比对象或是想要超越的人,有些自认天生聪颖的人瞧不起埋头努力的人,结果在某次考试过后终于被超越了,于是大言不惭的说着,他那么努力比我不学才好了那么一点,面对聪明又努力的人开始自己内心呢喃,我要是和他一样努力结果一定比他好。
“别太骄傲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 “别太自满你的收入还满足不了你的物欲”
〖2〗跟着别人做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为什么用这句话作为这个标题的开端?
因为大多数人的常态是别人的选择都是好的别人做的有些许成就的都是对的,于是别人的就成了向往的最好的。
就如开头说的小时候是“别人家的孩子”,大学时是“别人的大学”,初入大学的大多数人都打着锻炼自己能力的旗号疯狂的加入各种部门,或是像些许小众一样就想安安静静学习开开心心旅游逛街过周末。
于是生活变成了朋友圈里的生活,闲暇无聊看剧的周末,开始感慨“睡醒过了半天什么事也没做”,这时候朋友圈里别人组织参加了一场活动成了自己下一个行动的目标;忙碌了一周两周之后又开始羡慕起那些分享着吃喝玩乐的朋友,然后宽慰自己说忙太久了需要放松了。最后,生活变成了重复朋友圈里的生活。
如果大一生活是从向往到孤独再到欣喜 那么这样的历程在我看来是一定有收获的,也许是找到了陪你吃饭上课的朋友也许是完成了自己小小的心愿也许是获得了一项新的技能,但这样的收获都来自于自己所念所想而非效仿别人。
“把自己眼里的别人当做榜样” “让自己成为别人眼里的别人”
〖3〗没有勇气做
“我什么都不会所以什么也做不了”
开始是分有四类的,写到这里细想之后发现“等等再去做”和“没有勇气做”共同之处很多,所以暂且归为一类吧。
你是否有想做却一直没有勇气去做的事?
反正我是有的,也许不止一件。
四月份,我报名参加了大学一来的第一个校外比赛,在做出决定之前甚是忐忑,所以问了学姐以及导员的意见。我用自认为委婉的语句作为向学姐询问的开端,第一句话说的是“女神学姐,你之前有参加过很多比赛嘛”,好吧,结果是她直接猜到了我的用意,我自认为这是我们的默契(嘿嘿)。在她问出“你怕什么”的时候,我果断的做了决定,是啊,你怕什么,结果不过是失败但为此你也会认识很多有趣的人,你不过不到二十岁,现在就因为害怕所以畏手畏脚,马云都说过“20岁是试错的年纪”你还怕什么。
你也许做不到像别人一样成功但这一定不是你不做的借口,你也许会说自己不会写策划不会讲话反正就是觉得什么都不会或是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可是你不做怎么会提高,怎么会知道自己还不错也许别人还不如自己。面对每件事物其实都有两种选择,而不同的选择也必然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不要害怕前方的未知” “它终会因为你的勇敢成为你的小确幸”
我是木子 伴你,无语也长情
张嘉佳说,知道你在远方,希望你得到期盼的生活。想看的花都有人种,想喝的酒都有人酿,想去的城堡都轰然开门,想穿的衣服都裁剪的正好,想听的歌时光为你唱很久。
世界是一封情书
愿你的生活是你想像中的模样
别让别人的标签成为束缚你的借口
愿世事黯浊你明媚如初我的眼里有世界的风景里面住着一个你我是木子 伴你,无语也长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