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今天只讲这一段,首先,在讲述之前要普及一个小小的常识。
在文中这一分段提到的军、旅、卒、伍是古代军队的编制,12500人为军,500人为旅,100人为卒,50人为伍。
这一段的主要大意是,但凡用兵的法则,使敌国完整地屈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它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制胜韬略,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其中最好的。
其实总的来说就是能少打仗,就少打仗,能不打仗就不打仗,不打仗就赢得胜利才是最好的。孙子用五个“全”,五个“破”深度透彻的阐述了其思想内容。
他主张对敌要尽量做到不战而战,这样才能全其国,全其军,全其旅,全其卒,全其伍,才能不战而胜。其实就是两个字“劝降"。
在之前的文中有提到,孙子认为,即使一方百战百胜,也要出动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军队十万,还得千里运粮,这样日费千金,何况战场上双方拼杀,“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如果不费一兵一卒就使敌人降服,这自然是最佳的选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