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我学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尤其是改变自己的图式和个性。
因为要总想着改变,所以就会默认当下自己的人格是不好的,是有缺陷的,是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
而改变的第一步反而是接纳自己的人格,或者品性。
这的确有一点悖论,因为我不接纳当前的自己,所以才要改变,而要想改变却让我首先接纳自己。
再深想一下为什么我要追求改变呢?
我改变自己的人格的目的是什么?
浅一点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让自己获得更多的价值、影响力和良好的关系。
深一点说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富足和平静。
但,为了价值,影响力和内在的和谐,就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人格吗?
今天我的启发就是:
改变我们自己看待 “人格” 的视角,也是一种改变,一个爱发脾气的领导,他没有改变自己的脾气,但他改变了对自己 “爱发脾气” 的看法 —— 这不是他的 “错”,他身处的环境就已经因为他对自己 “脾气” 看法的改变而改变了 —— 同事也更加理解他了(这个脾气可以为团队争取更多利益)。
那么,我们自己人格的每一面,尤其是被我们视为 “缺陷、不足” 的那一面,其实是有很大价值的。
我们不需要改变自己的人格,我们只需要改变对它的看法,找到它背后的价值。
充分利用,发挥好就行了。
比如:
我不爱冒险,谨小慎微,但做计划的时候,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强,考虑的更加全面。
我容易紧张,常常感到压力,但从每次的结果来看,总是能够让我集中精力,超长发挥。
我不愿争执,害怕得罪人,但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别人的想法和需求,思考策略影响别人。
……
换一个视角,我们人格的每一面都有价值。
可能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他们的价值,并给它一个更适合发挥的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