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个人收藏读书读书笔记
授之以渔:《有效学习》来助力

授之以渔:《有效学习》来助力

作者: 未央月影 | 来源:发表于2018-05-03 21:35 被阅读135次

    看到新书推荐,忍不住拿来读读。学习这件小事伴随着人的一生,尤其是作为学生的年华里,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看到书中的一些介绍,发现确实需要好好学习一下如何“学习”。(很干的一篇读书消化了(TT))

    《有效学习》

    看过之后,做一个简答的结构梳理。

    主体内容

    在序言和后记中,均提到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简言之为:价值感、目标、提升、实践、融合、反思。可以说书中的不同章节,也可以与这些方法得到对应。

    学以致用

    开始就提到动机的作用。学习知识与技能,逐渐理解其中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学习的动力如果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动力=一系列付出+对目标的期待+价值感(事物的意义)。肯定不会有人愿意去做没有意义的事,这是人们认知的天性。对待同样的事情,人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意义,找到自己的专属意义。

    明确学习的某项内容的长远意义进而激发动力,“职位微调”的举例其实可以变成“学习微调”。在学习内容和自己之间建立更强的关联性,稍微调整一下看待事物的角度。

    比如对计算机技术学起来异常艰难的我想学PS和剪视频(有这个想法可能有一两年了??但是都无疾而终真的很打脸了)且不说后面要提到的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就学习技能本身而言,目标不明确,找不到有什么自己感兴趣的点,然后就再没有然后了。

    我要找一个能开始着手学习的目标,比如P一张爱豆的电脑壁纸!(现在用的是禾子姐姐做的,虽然她说自己水平很初级,可我还是觉得很厉害了)

    嘿嘿

    我们追求价值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有价值感或者我们为什么学习?

    学习知识和技能就是为了能够看懂我们的自身经历,并解释我们所处的世界。

    “复述”、“大脑里过电影”、“自测”、“向他人讲授”等方式都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应用。

    循序渐进

    这一章涉及的内容更为具体。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掌握基本技巧并最终掌握专业技能。

    新知识的学习自然要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无所知肯定无法继续。连PS工具都不知道怎么用的话,我想我大概是永远也学不会修图的。

    有效学习需要基本技巧和专业技能,关联已有知识可以看作是产生高效学习效果的一个办法。还记得刚学文科的时候,就有高三的学姐告诉我,多背多积累的同时要让知识形成体系,自己要梳理框架,可以说是非常有帮助了。

    我们必须把理解某一专业的基本逻辑作为一个学习目标,并借此搞清楚专业知识是如何按照基本逻辑结合在一起的。

    元认知的概念仿佛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关于思考的思考”也就是“搞清大脑究竟是如何理解事物的”

    如果将元认知具体化为需要思考的问题,可能会有这些:

    我怎么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

    我对哪些地方还困惑不解?

    我有没有办法衡量自己的理解程度?

    在投入学习活动之前启动元认知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更加持久。

    前面提到在不感兴趣和甚至有些许排斥情绪下学习电脑技能,进展微弱。其实还涉及到了情绪对学习的影响。相信谁都有过心烦意乱的时候完全看不进去书,更别提做作业了。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思考。

    情绪除了消极的影响自然也会有积极影响,“自我效能”的应用就是一个例子对自己的能力信赖,有一定能成功的感觉。这种管理情绪的方式差不多就是平日里说的积极暗示吧!

    自我效能是一种围绕着一件具体任务而形成的“我一定能够完成”,“一定能够做好”的坚定信念。

    我的日常恰好与之相反,大多数时候的反应都是:我能做好吗?搞砸了怎么办?结果就真的出各种问题了。这样的情绪如果泛滥,可能真的就让人无法继续。

    精益求精

    从标题就可以让人联想到练习。而书中所说的正确联系方法和《刻意练习》一书中努力向人们传达的方法不谋而合(或许是作者参考啦)。

    单纯的反复练习是无效的。机械式的重复完全不走心,自然也只是浪费时间和寻求心理安慰。所以有时候觉得,中学时代所谓的批量刷题其实是一种偷懒的办法,却让自己累到不行。

    应该有不少人知道“一万小时定律”。其实在《刻意练习》一书中作者也有提到,真正精通,可能需要不止一万小时,但是无论怎样,都必须要是有效练习。

    练习定点投篮,一直投,投进了开心一下,也不管咋进的,没投进,沮丧一下,接着投,然后在没有反馈与分析自身动作和造成什么结果的情况下,投完了一节体育课。(我说我怎么从小到大的各种体育考试及格这么困难呢╭(╯^╰)╮)

    学习的过程必然要付出努力,有效的重复练习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反馈的形式之一是“监控”。其实就是对于过程的记录。根据记录,更容易关注如何改进。外部的评价或纠错行为也是有效的反馈,可能比自身监控更容易发现问题。

    每个人都需要答疑解惑。

    为了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需要理解自己为什么会犯错、错在哪里,需要获取针对思考过程的反馈意见。

    犯错在学习中可以说是非常常见了。犯错是学习的契机,最普遍的莫过于“错题本”这个神奇的东西了,在应试教育中,想要提高成绩,错题本应该是不少人都会推荐的方法,中考、高考、考研、考公,对提分有所帮助。

    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实更是在犯错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出错带来的问题当然是消极的,人们都讨厌犯错。换个角度,错误促进我们反思。错误是深思必备的一部分。

    格物致知

    学习是在知识领域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专业知识在应用中会得到深化。

    运用专业技能就像是解释专业技能一样。如果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问自己一些解释类的问题,就会收获更多。

    另一个办法就是问“为什么?”它会促进人们思考。

    学习内容具体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技能的掌握一定要通过实践

    应用知识的方式有很多,“教别人”就是一种。从小到大一定有老师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给别人讲题的同时自己也是学习。如果回头去看高中给我讲数学题、物理题和地理题的同学们,他们的优秀让我十分赞成“向他人解释和讲授”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当你给一个不明白问题的人讲明白了,说明你是真的明白啦!

    推理、辩论、接触“多样性”,能够从他人的认识角度和质疑中,提升自己的认识和技能。虽然确定的东西我们更喜欢,如果一切的问题都是简单而唯一的,我们会觉得学习是容易的。

    融会贯通

    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发现知识背后的规律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这个过程中,系统化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系统化思维,之前刚好也看完了一本书(读书:系统性思维看懂了几分),虽然也是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

    系统化思维可以促进知识的深层理解,这点在另一本书的学习中也有所体会。根据相关学者对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发现,精通就是对知识结构如何相互关联具有清晰的认识。如果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自身的思维能力也会更强大。

    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不止要精确的针对性的学习这一小部分内容,还可以穿插学习一些相关内容,技能的练习也是如此。连续的重复一般效果并不佳。想想考前划重点和突击,那样的复习多痛苦啊!

    对于知识的理解,如果运用假设思考,容易拓宽思路,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可视化(像各种图形)表示就比单纯的文字更容易认识和理解。

    是开始时的结构图没错

    关系图、结构图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梳理中的好帮手。这或许也是之前思维导图忽然流行的原因吧!

    类比也是思维深化的有效辅助手段。在一些时候,借助类比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一些问题,得到解决方法。盲目的类别自然是不可取的,有的事情之间没有联系又偏偏加上联系那只能是误入歧途咯。

    温故知新

    从小学就背过“温故而知新”。当学习活动到最后这一阶段,回顾与反思显得十分重要。

    遗忘是不可避免的,遗忘曲线几乎也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书中提到“间隔时间学习法”在学习中的应用让我想到这几年用过的背单词app(XX斩,X米,X贝等),几乎全都是间隔式的滚动复习,可以说是应用的很好了。

    其他的知识学习也可以用这样的原理进行调整,效果一般比集中时间学完所有内容要好。

    掌握的情况需要测试来反馈。自测用于评估自身掌握知识的程度。除了自己,还有来自外部的检查。他人往往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

    回顾与反思之后,重要的是深入思考的过程。

    为了理解知识和技能,我们需要对这些知识和技能反复思考。不仅要对细节内容重复,还要对学习过程用心思考。

    在内心平静中,更容易进行认知活动。“慢思考”的部分有一个例子。假如与父亲发生争吵,他会先尝试慢下来,如果需要完成作业,他会用倒计时的方式深呼吸:“吸气、呼气;吸气、呼气......”(然后我就跳戏了)

    小郭的深呼吸法

    “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除此之外,冥想与独处也是能够帮助人们慢思考的方式。


    最后,再来复习一下这套学习方法:价值感、目标、提升、实践、融合、反思。

    (这应该是本号最干最长的一篇文章了,书中干货集锦 ̄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授之以渔:《有效学习》来助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fl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