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入门艺术之家书法
指事字篆刻讲堂四十二六书简述二

指事字篆刻讲堂四十二六书简述二

作者: 拉玛西亚x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20:43 被阅读33次

二、指事

说文解字中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是通过在象形字上附加指示符号,或者单纯使用抽象的形符,或改变象形字的方向等方法造字。指事字一般可以分为如下的三类。

1、象形字附加指示符号组合成字。

如“本”字。“本”字的本意是树根的意思。该字就是在象形字“木”字的下端加上一个指示的符号,表示的是根所在的部位。金文中的写法更是比较直接的加粗了下部末端。如果要表示树梢部位就在“木”字的上部加一个指示的符号,便成为“末”字。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本”字和“末”字,一个表示树根,一个表示树梢,成语本末倒置也是由此而来。

又比如“刃”字,是在象形字“刀”的上面加一个指示符号,十分的具体明了,让人一见便可以理解。

又比如“亦”字,最开始是“腋”的初文。字形是在象形字“人”的两臂与躯体部分加两个指示的符号,指示的是腋的部位。这种就是造字初的文字与现在的文字有所不同的情况了。

又比如“牟”字,我们可以看到金文和小篆中的样子。《说文解字》中说:“牟,牛鸣也。从牛,像其声气从口中出。”象形字牛上加一个指示符号,示意牛鸣时发出的声气。

这一类指示的字可以视为准象形字。它与依物烘托的象形字很接近,但是这类象形字所烘托的部分是字形的主体,且主体部分和相关部分都是相对独立的象形符号。而这类文字中的指示符号不是字形的主体,具有依附性,一旦离开所依附的象形字,便失去了表意能力。

2、抽象的形符单独构字或组合构字

最简单的是数字“一”、“二”、“三”。横线表示数目。

再比如“回”字,以回转的线条表示回旋的意思。

又比如“小”字,以四个小点表示微小之义。

又比如“上”、“下”二字,一横画表示地平线,那么地平线上有指示的符号为上,地平线下有指示的符号为下,简单明了。

指示和会意的区别,会意是两个字合并,指事则不是,指事必先有象形的字,然后从而指之,指仅仅是符号而不是字。

3、改变象形文字的方向

上图是顺逆的“逆”的本字,字形是讲一个人形倒过来,以表示不顺之义。此义后来假借“逆”来代表,逆的本义是“迎”。

“臣”字的本义为“战俘”。古代俘虏奴隶一般先要盲其一目,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臣”字一开始的字形是一只改变眼睛的横向为竖向眼睛的形象。

“今”字为“吟”字的初文,本为闭口不言。《史记淮阴侯列传》:“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字形是由“曰”字上下颠倒而成,我们可以看看甲骨文中的“曰”字。

小结:

指事字一般是“事”的名称,即属性、状态、行为动作等。与象形字一样都是最早产生的字形,数量在汉字中所占比例也很小。

文章图片为笔者书写,其余为辽宁美术出版社《古篆释源》其中的截取。

相关文章

  • 指事字篆刻讲堂四十二六书简述二

    二、指事 说文解字中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是通过在象形字上附加指示符号...

  • 小学常识(〇四)

    目录 小学常识第一章 总说第二章 六书第一节 六书总说第二节 象形第三节 指事正例指事变例指事一、以会意定指事二、...

  • 象形篆刻讲堂四十一六书简述一

    篆刻印章的印文文字都以篆书为主,因此治印者必先识篆。孔白云先生在《篆刻入门》中讲到:“未识篆而语印,何异于盲人语色...

  • 篆刻讲堂十三汉白文二字印

    篆刻讲堂十三汉白文二字印 之前我们给大家带来了汉白文一字印,主要是希望大家可以动起手来习练一下,熟悉下篆刻。今天我...

  • 认识“六书”

    目录 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

  • 关于六书

    六书 汉字造字方法 更多义项 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 增减法篆刻讲堂二十一章法六

    增减法篆刻讲堂二十一章法六 篆刻的章法我们讲到第六讲了,第一讲我们讲的是最简单的字的排列,第二讲到第五讲讲的是印文...

  • 汉字的分类

    六种,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汉字的“六书”

    六书,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专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法。 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

  • 明代篆刻家之归昌世篆刻讲堂七十七

    明代篆刻家之归昌世篆刻讲堂七十七 归昌世(1574~1645),字文休,号假庵,江苏昆山人,后移居江苏常熟。明代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指事字篆刻讲堂四十二六书简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ji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