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同父亲一起生活的时候,是母亲离开父亲的时候,亦是我结束寄人篱下的时候。
那年,我十三岁,在父亲把我接回他自己身边之前,打从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过世后,我便被父亲于母亲的弟弟妹妹们来回转手的照顾着,那时的我很不屑于这样的生活,可是又不能不这样,因为父母选择了把两个弟弟带在身边。
那年,母亲离开时,父亲一点不知,只看见桌上一纸条,上面说她去姑姑家一趟,后来也去了母亲的姑姑家寻她,但是得知母亲没有去过,这让父亲很失望,因为母亲再次骗了他。
父亲说,“你们狠心的母亲不要我们了,你们仨以后只能跟着我一起过苦日子了。”我们都很清楚母亲太伤父亲的心了,看着他憔悴的脸庞很是让人心疼。
父亲看着我们姐弟仨没说话,又说,“或者你们仨有谁不想要跟我生活的,可以去跟你们的母亲生活,送到你们舅舅家,就可以见到她了。”六岁和八岁的弟弟都一个又一个的摇了摇头,当然我也不想跟母亲(父亲也说我不适合跟母亲,如若他们有了孩子,以后指不定被母亲和继父忽略,然后变成名副其实的野孩子)。
从此后,我们四个人便开启了新的生活,父亲也不得已开启了又当母又当父的生活。
父亲一直是收破烂的,我们一起生活后,父亲要抚养三个孩子,但城里的生活越来越喧哗热闹,越来越奢华大气上档次,越来越食玉炊桂,我和弟弟们在城里读书的学费更是越来越昂贵,因为不是本地人,所以只能去私立学校,而这些种种原因无一不在导致父亲千斤重担。
同父亲相处那三年,我才感受他的爱父亲每日早出晚归,家里的大小事几乎交于了我,即便这样父亲也不忘多劈些干柴留着,时而担心没有柴烧不敢跑远或者回来看看就出门了;更是为了能让我们吃到新鲜的果蔬,每天早早便买好留着,直到我学会了单独去买果蔬为止。
半学期块过去了,父亲想要多挣些钱,他计划了晚上十点后也出去,他说晚上休闲娱乐场所多,酒瓶、矿泉水瓶和纸箱可以拾得不少,有些不用花钱收买,因为有些好心人直接看你大半夜的不睡觉看着太幸苦就不收那点钱了,还有一些人,他根本也不在乎几块钱,十几块钱。但是于我父亲而言,哪怕只是一块钱也可以给我们姐弟仨多买一个鸡蛋、多一份些零花钱。
“我是一个翻过垃圾箱的女孩子,那时候我们很快乐,哪怕是去翻垃圾箱。”那时候,父亲依然每晚都骑着三轮车要出去拾瓶子,刚开始我是出于好奇,后来却成了习惯,更怕看到父亲独自一人离开的背影。
那时候,我同父亲一起去路边的各种小吃摊子边拾瓶子,垃圾箱里寻找瓶子,纸箱各种可以卖钱的东西,那时候,我哪怕只翻到一爽歪歪的小瓶子都会开心好半天,即便有人用异类的眼光看我与父亲。后来弟弟们也去,我们四个人都一起翻垃圾箱,每天都是一两点,累了就靠着父亲眯会。
这样的生活维持到升初二,初二后父亲再也不让我同随了,他说,我长大了,女孩子不能一直脏兮兮的,同学朋友看到了会笑话,从那后便是弟弟们天天闹着要同父亲出去。
近些年来,父亲有几次提到过母亲,但每次的话语都是从以前朋友那里传来的消息,说说母亲回来找过我们。其实我一点都不相信,才多大的圈子,如若有心找会找不到吗?如若有心找怎会联系不到我们?而这也只是那时不懂事的我这么认为的。
同父亲相处那三年,我才感受他的爱时间一直都是争分夺秒,三年的时光我们相依为命,有快乐,有争执,更多的是数不清的爱,父亲对我们的爱。
中学毕业后,我便入了外面的世界,这样父亲就可以少一分压力,那时候我真的是这么认为,直到如今我才发现,我一点也没有让父亲减少压力和担心,反而对远离他几千米的我多了一分挂念。
我已经两年没有回去看望父亲了,也很少主动打电话给他,可能是因为太想念,所以只要一通话,我的哭腔如习惯一般,窝在心窝的话,结结巴巴的也听不清在说些什么,很可笑是吧。
我甚至想好了,过了今年,明年回去多陪陪父亲,再也不出远门,我怕他孤单,可是我却没能给予他什么,唯一给予他的就是担心和牵挂。
“谢谢您,多年给予我的爱;对不起,一直让您担心了;我爱你,因为您是我的父亲。”是啊,中国人一向不善于对家人的表达,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隔阂。
即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轻轻松松的和家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多些理解,多些陪伴,多些爱,相信你也会幸福,会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