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文章,如果其中一篇题目里有“卢安克”这三个字,我肯定首先点进去看这篇,我对这个人实在是太好奇了。不单单是好奇,而是好奇+崇敬+企图去理解……
很复杂。
所以今天下午我刷周健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了这篇,果断点进去看,并且很快收藏并转发给西江看。
又是卢安克每发现一个我觉得特别能触动我的老师,我都会想方设法加这个老师的微信,并且尽可能地把这个老师的朋友圈翻个底朝天。
因为这些公益圈的老师可能是比我们自己都更了解我们的人,有学识、有阅历、有能力、有情怀的行动者、反思者、引领者,翻他们的朋友圈,差不多相当于进行了一次脑部升级,并且我也很想搞清楚,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们在做这样的事?这是怎样的一件事?我实际接触公益组织的时间不长,但思考很多事情的时间并不短,我也很想厘清自己将要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这条路能不能走通,能走多久,会走向何方。再加上现在有和老师们产生互动的可能性,老师们必然都很忙,偶尔点拨一两句,我也很欢欣鼓舞。
转给西江是我的一个习惯了,因为西江总是那个很有耐心和聊天,点拨、鼓励、接纳、包容、引领我的那个人。
所以你看,我是有困惑,有犹疑,仍然期待鼓励和肯定的人。
但好像卢安克不是这样的。
从他本人的书,加上七零八碎从各种途径知晓地关于他的文章,让我觉得他对自己还有自己做的事情,是很清楚,很笃定的,笃定到几乎没有其他人与事可以干扰到他。
这种清楚和笃定,是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
他的物质欲望排在所有欲望里的最后一名,衣食住行不但不讲究,我看着也觉得那真是相当将就。
他一身泥浆在那犁田,我觉得特别亲切,那场景跟我们这一模一样。
小孩子想让他生气,把他扔到泥沟里,他平静地爬起来,没当一回事。
……
像这样异于常人的言行举止,真的有很多。
很平静地接受一切,在我们眼中看起来,是欺侮、诈骗、不公平这样负面的事情,在他眼中这些事情都不存在“负面”的标签,仅仅是遇到的一件事情而已;但对于自己的教育实验又非常坚持,坚持到“伟大”,不要名利,什么都不要,只要可以按自己所想的去做。
卢安克是如何从一个白纸一样的婴孩变成中国乡村教育中“异类”一样存在的老师呢?
西江告诉我卢安克的前半生。
又是卢安克 又是卢安克又是卢安克
华德福教育塑造了卢安克,他根据他的理念,身体力行,践行他的教育实验。所以我的困惑与犹疑,是因为,我并没有一个如宗教信仰般去信奉的教育理念,
迷信与信仰,二者有相似之处,一不小心,就会将迷信视为信仰。这一年多来,见了一点世面,眼花过;接触了一些理念,听了很多道理,心乱过;闹了一些笑话,摔了一些跟头,流泪过。
现在,也不敢说自己就有多懂了。但康健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感觉。”慢慢地,眼就没那么花了,心也没那么乱了。
眼睛还是那双眼睛,但能看到点曾经熟视无睹的东西。
比如有一个小故事,说柴静去孩子家录像,说很冷。他们离开时,柴静觉察到孩子很生气。卢安克说,因为孩子听到柴静说冷,就劈柴给他们生火,后来发现柴静并不冷,生火是为了镜头里有火更好看。
这个小故事很值得玩味。
我当老师近六年,有时接触到学生的眼神,心里都有一跳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