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两性情感亲子教育
20220902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

20220902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

作者: 林何凤 | 来源:发表于2022-09-02 07:17 被阅读0次

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外动力一横加干涉,内动力就会遭到破坏。

1971年,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这个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

第二阶段,将学生分为奖励组和无奖励组,奖励组每完成一道难题后,就得到一美元的奖励;而无奖励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没有奖励。

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休息。

然后,德西的研究人员持续观察学生的行为,发现奖励组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但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却很少,无奖励组则有更多的人在休息时间继续解题。

由此,德西得出结论: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降低工作动机。

通俗地说,就是让人们对某件事非常感兴趣(内在报酬)时,如果同时提供了物质奖励(外在报酬),那么,反而会减少人们对这件事情的兴趣。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完美地诠释了“德西效应”: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喧哗,令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二十五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请你们继续在这里玩耍,我每天都会给你们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当然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次出来,这次却只给了每个孩子十五美分。

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这一回,孩子们有些失落。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五美分。

到第四天,孩子们依然来嬉闹时,老人不再出来给他们钱了。

于是,这些孩子非常生气,他们发誓再也不来这儿“增添热闹”了。

从此以后,他们果然没有再来嬉闹过。

这个故事里,老人成功地把内在报酬(玩耍的愉悦感)转换成了外在报酬(直接给钱),也因此把孩子们原先乐在其中的玩耍变成了一份有报酬的工作——他们失去了兴趣,当报酬停止后,也就没有玩下去的动机了。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总是习惯用奖励去激励孩子,那么孩子的条件便会越来越高,当父母不再满足孩子的需求时,他们学习的动力便会大打折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是厌学。

自驱力这件事,不去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

相关文章

  • 20220902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

    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外动力一横加干涉,内动力就会遭到破坏。 1971年,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

  • 奖励孩子要恰如其分

    在这里呢,我们要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效应——德西效应。 什么是德西效应呢?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这样一个...

  • 为什么因孩子成绩好就奖励她是一种危险

    心理学规律五: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几天过去,老人...

  • 【易大师小语】2/180

    今天看到一个词叫德西效应,那么什么是德西效应呢? 德西效应 举个列子:比如说玩这件事本身是很享受的,不需要外在激励...

  • 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

  •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Westerners effect)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

  • 德西效应

    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很多家长都会使用一些“奖惩机制”去推孩子一把。 这些“奖惩机制”是否能够达到目的,我们暂且不做...

  • 德西效应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兼得的时候,会降低工作动机。 举例来说,写公众号完全是个人兴趣,这种学习方式...

  • 德西效应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兼得的时候,会降低工作动机。 举例来说,写公众号完全是个人兴趣,这种学习方式...

  • 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0902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se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