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金句:
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是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
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别说读书无用,是你不认真,没读好。
昨天跟着永澄老师,用主动阅读的方法学习了第一章,读到很多自己看不到的知识,除了认知差异,我想多尝试更多的读书方法,所以今天就实践一下主动阅读的“四问”。
主动阅读-《好好学习》第二章第一问:讲的是啥
标题写的是: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临界知识不就是底层思维吗?
副标题写到: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掌握到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是具体到知识和技能。
那么预判一下,这一章要讲到应该是临界知识的定义与方法了。
快速浏览了下内容,果不其然。
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读书经历,作者引申出了临界知识的定义:那些在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切重要作用的规律。临界知识是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工具。
第二步,给出了2个心态:绿灯思维和以慢为快
第二问:怎么讲的?
从作者自身经历出发,容易产生共鸣。作者先从讲自己的读书经历开始,从“低水平勤奋陷阱”到读书方法升级为构建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然后提出问题:读书时将新知识与哪些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会更有成效呢?引申出了临界知识这一概念。
临界知识是那些在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
知道了有更好用的工具,那么如何去找到它呢?
作者说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给出了2个底层心态、3个底层方法和3个提升学习能力的技巧。
心态一:绿灯思维
作者提出影响学习效能的因素:整体理论、习惯性防卫,并对习惯性防卫做了具体的分析。
为什么会有习惯性防卫呢?当我们遭受挑战时,会下意识的向外部找原因。就像有人失眠却怪罪外界声音的噪杂,而不是自己内心的噪杂。
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呢?建立绿灯思维,遇到新观点或不同意见时,先不要防卫,而是想一想对方的观点是否有用。不把对事情的质疑当做对自己的否定,明白对事不对人,就可以不断扩展认知了。
心态二:以慢为快
作者强调的其实是耐心,在这个容易焦虑的时代,快速学习的前提是,打通”知识堵塞“,将知识融会贯通。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方法一:反思
作者用了30页的篇幅讲了为什么要反思,反思的作用,训练反思能力的方法。
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帮助我们发现误区:跳跃性假设;反思可以存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反思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训练反思的方法: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把生活案例化处理(拆生活);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方法二:以教为学
以教为学,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教别人的过程,强化了记忆;别人的疑问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方法三: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刻意练习的关键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的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提升元认知?
1.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关键词)
2.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构建)
3.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关联)
技巧一:记录
如实的记录过程,可以让你有丰富的材料拿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越能够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记录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挖掘看的见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的过程。
技巧二:定期回顾
回顾,能够在平淡生活中创造惊喜;回顾,是让过去的记录和反思价值增倍的过程;回顾,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回顾的三个层次:周/月度回顾、年度回顾、五年以上回顾
技巧三:付费购买
有助于提升认知效率: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买书)、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买时间)
第三问:讲的对吗?
认同逻辑,但一些方法和技巧,感觉难度比较大,而且没有给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就像作者说的,方法没有错,问题在于我的积累还不够,像反思日记和如实记录过程,看完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写,且看起来就觉得很复杂,有没有从简单入手的方法呢?像笑来老师所说,感受细微变化的能力很重要,从每天10分钟的坐享开始就可训练,而不是上来就要像写作一样写反思日记。
第四问:与我何干
1.读书的目的,在于打通知识堵塞,实现融会贯通,而不是要求读完它。
我读书一直是从头看到尾,总觉得这样才算是看完了,才没有错过任何精彩,但往往看了后面忘记前面讲了什么,看完也没有应用于现实之中,以致于对读书总有种挫败感,对看书形成了一种畏难情绪,买了书往往也是束之高阁。
知道了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信息的搜集,信息是拿来所用的,像字典一样可以经常查阅。
2.该快的时候要快,该慢的时候也要慢。
快是为了扩展认知,慢是为了加深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