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人间小团圆

作者: 宿方 | 来源:发表于2017-12-22 22:11 被阅读20次

    24节气

    24节气于2016年入选为世界级非遗,让全球人民见证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预示着从此白昼一天比一天长,下一个循环由此开始。

    有待点评:

    春雨惊春清谷天…24节气歌你还会唱吗?

    ——有待,有所为,方有所待

    (文章来源:乐享南陵)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冬至作为一个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

    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

    冬至日是“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唱: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历史

    冬至的起源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

    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民俗

    祈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贺冬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祭祀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更有甚者,会画九九八十一朵梅花。当冬日来临,便每日染红一朵,等到81朵染尽,春天也就到了。

    美食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时光匆匆,冬至不吃,更待何时?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这里是否有你家乡的味道?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大如年,实则是一场人间的小团圆。

    非遗科普

    冬至这天对于吃的讲究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宁波人的冬至必吃美食是番薯汤果,苏州人会在冬至夜喝一碗冬酿酒,而台湾习惯制作九层糕祭祖。广西、贵州一带会吃狗肉,那你的家乡怎么过冬至呢?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更多非遗故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ichyoudai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至,人间小团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dx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