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33086/35d34a55b3ff0c6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233086/3be2db84d0d9d2da.jpg)
第一章:借力自然,最适合在清晨做的事竟有这么多
【用三小时为大脑休息充电】
很多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心理学、睡眠研究等方面的书籍,都会提到“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概念。
这本书也提到了这个有关睡眠的划时代的发现。它是由芝加哥大学生理学教室的两位研究人员克雷特曼与德门特提出的。
(编者按:因为对睡眠,梦境这类知识向来很感兴趣,各种书籍也一直提到这两个概念,但自己却总是不求甚解,混淆概念,所以这次特意查了下百度百科和相关资料,来深入了解这个概念。以下内容并非书摘,来源于百度百科及相关资料的整理。)
透过脑波图的帮助,科学家们很早以前就发现人类的睡眠是由2种截然不同的生理状态交替出现而完成,并且依据其特征,区分为“快速动眼期”以及“非快速动眼期”。在一段完整的睡眠当中,人类大约需要经历4~5次的“非快速动眼期–快速动眼期”的循环。
“快速眼动”的英文是“rapid eye movement”,缩写是“REM”。又称异相睡眠、快波睡眠、去同步化睡眠、活跃睡眠、REM睡眠,还称雷姆期现象。
在此阶段时眼球会快速移动,同时身体肌肉放松。
多数在醒来后能够回忆的栩栩如生的梦都是在REM睡眠发生的。(其实,正常情况下,大家都会做梦,且大多数人每天晚上都会做3-5个梦。只是很多人会忘了自己做过什么梦或者做过梦。如果你在REM睡眠期醒来,比较容易记住梦境。)
快速眼动睡眠也被称作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 PS)或者去同步睡眠(desynchronized sleep),因为在这个阶段,大脑的神经元的活动与清醒的时候相同,呈现快速、低电压去同步化的脑电波。
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NREM睡眠),意识模糊、还在浅睡眠,很容易被吵醒。又称正相睡眠、慢波睡眠、同步睡眠、安静睡眠。
二者以是否有眼球阵发性快速运动及不同的脑电波特征相区别。
在一个睡眠周期中,会出现REM睡眠和非REM睡眠的交替,对于成人来说这个过程大约持续90分钟。随着睡眠周期的继续,REM睡眠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在一个晚上的睡眠中,一个人通常有四到五个区间的REM睡眠。往往是前面阶段较短,后面阶段较长。通常人类在REM睡眠结束后会清醒一阵子,每晚的REM睡眠时间大约为90至120分钟。(每次快速眼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就一个人来说,第一次出现快速眼动后, 大约持续5-10分钟,以后加长,最后一次可长达 40分钟。)
在向REM睡眠过渡期间,会发生一系列显著的生理变化,首先会出现称作PGO波的源于脑干的电脉冲。在REM睡眠期间,机体会偏离平衡态,呼吸、体温调节和循环系统都会有大幅波动,这样的情形在其他的睡眠相或者清醒时不会出现。身体会突然地失去肌肉张力,这个现象被称为REM肌肉麻痹(REM Atonia)。
关于REM睡眠的功效有数种理论,至今尚未能有定论。
根据其中一种理论,在REM睡眠的期间,清醒时的某些记忆会开始加深。更多的研究指出:REM睡眠对稳固程序性与空间性的记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个体发育的假说”,REM睡眠阶段(婴儿的称为“活动睡眠”)对发育中的大脑特别重要,可能是因为它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婴儿在发育时期的神经系统得以成熟。研究者在调查被剥夺了“活动睡眠(active sleep)”的病患后指出,在一个人的幼儿时期时如果被剥夺了活动睡眠,日后会产生行为偏差、失眠,以及大脑缩小等后遗症,并会造成非正常数量的神经细胞死亡。REM睡眠对于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支持此理论的其他研究指出,人类REM睡眠的数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对于其他生物来说亦然。
(编者按: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老年人的睡眠为什么越来越短的原因吧,因为REM睡眠的数量变少,所以更多的时候处于非快速眼动期,很容易自己醒来。)
编者按:关于睡眠方面的理论,也有诸多不同的研究结果,以上知识大多来源于百度百科。另有其他研究资料的整理。
附:其他百科资料,图片如下。较为具体的说明睡眠分期,睡眠状态转换。
睡眠分期:(国际睡眠学会的分法)
1.非快速眼动睡眠:
①朦胧期
②浅睡期
③熟睡期
④深睡期
2.快速眼动睡眠
![](https://img.haomeiwen.com/i6233086/7ccffc9baf32d49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233086/58c4916e1d7997d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233086/7aa0dc1b5ee89f7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233086/dcbf81402691eb0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233086/48a1f3b18d45e92f.jpg)
编者按:
正是基于以上理论知识,睡眠是否休息好,恢复体力和脑力,在“质”不在“量”。
而作者也在书中提到,工作再忙,他也不熬整夜,对身体损害太大,连续熬夜,补多少觉也无法弥补。所以他总是在准备熬夜前,先睡三个小时,大约经历两个睡眠周期,避免身体和头脑过度疲惫,为大脑“休息充电”。
希望今天的知识分享对你有用,我会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每个清晨有我陪你~我是林夕之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