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
说在北方的农村,有这么一家人,孩儿他爸、孩儿他妈和刚刚考上大学的农村娃。这所大学在离家近一千公里的南方,坐火车要走十二个小时,刚好一整夜。临近暑假结束,孩子隔天就要去上大学,一家人去饭店吃顿好饭,算是给孩子饯行。
吃完饭,孩子拿着钱去结账,老板找零。孩子收回零钱一数,立马跟老板说,这钱找错了,多找了两块。老板又数了数,抽回两块钱继续忙活。孩儿他妈见老板走远了,偷偷地在饭桌下说,“看这个傻孩子!”孩子听罢这话低着头,不知道说些什么。孩儿他爸也在一旁沉默。
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有关家庭教育的诚信故事。在农村里应该很常见,或者城市里也不乏类似的孩子和家长。
老爸今天喝了点儿酒,重又跟我提起这个故事,并且还夸奖了故事中的孩子一番——也就是我本人。虽然老爸喝醉了,但从我本人的经验判断,这是千真万确的“真言”,并且只有酒后才能一吐为快。
我本人活了二十多年,还是第一次听见“佩服”这两个字,从我老爸口中讲出来。更要命的,他佩服的不是什么书上的大人物,而是他的亲儿子!
你肯定想象不到,一个从小到大只会骂儿子“笨”的老子,有一天会亲口对那个曾经的笨蛋儿子说,“老子那一次特别佩服你个小子!”反正在这之前,打死我也不敢相信——老爸居然会夸奖我。
虽然那个故事距今还有六个月就满四年。准确来说,开头的故事是我改编的,但主人公的原型依据的确是我,或是曾经诚实善良的孩子们。
我经常一个劲儿地抱怨道,老爸除了钱什么也给不了我。尽管我知道这样甚是矫情,我也知道他作为一个男人,只能竭尽所能满足儿子的物质要求,以达到他所认为的“富养”。但今天我终于知道,除了金钱以外,老爸也传达给了我他的处世观念。
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浸淫在老爸看到的各种“哲理小故事”之中,自然其背后蕴含的“大道理”,不管有的没的,也就得以耳濡目染。
就凭这一点,相比同样十多岁就行走江湖的社会人,老爸的育儿观念足以远超农村多数父母。
比如,讲完四年前那件小事儿后,我老爸又不知从哪里学来一种讲道理的新方式——说文解字。而且这种“看破不说破”的方式,相比之前那些“哲理小故事”来说,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再不是大白话的故事扯出尤为牵强的大道理。
自然地,我也就不敢再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听他讲述。并且,我也第一次产生把它记录下来的念头,同时在心底里赞叹,中国汉字文化的确博大精深。
我老爸问,“上”字加一竖是什么字?我在脑海里画了画答道,“止”字。又问,“止”字再加一横是什么字?是“正”字,我当即脱口而出。然后老爸又故作神秘地说,我这次不讲大道理,只要你能认识到“上”字怎么变成“止”字,“止”字又如何变成“正”字就可以了,其余的话我不再多说。
当然,寥寥几句我也是一头雾水,老爸于是就又多说道了两句。“人生持续上进的路上,要想不膨胀,就得学会停止;下一步就要摆正心态,才能走上正途。”
老爸一种仿佛一语道破天机的感觉,就此打住。前后还真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当时就连我也大吃一惊,这次真的没有大白话般的故事,更没有连逻辑都不自恰的大道理。老爸居然可以如秋风扫落叶般干脆利落,毫无痕迹。在我的记忆中,如此“传道”也是第一次。
不得不表示钦佩,原来我和老爸都在共同成长。所谓道理高一尺,讲道理的手段更高一丈。小子总也逃不出老子的手掌心。最后,老爸引用了一句名言作为总结——勿以恶小而为之。
其实,要不是老爸重新提起,我早就忘记了四年前的那件小事。那时的我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么多,是因为我已经有了自己相对成形的世界观。也就是说,我已能够分辨得清善恶,并且知道自己应该做出何种反应。很大程度上,这种应对世界的方式不受他人意志而改变,哪怕对方是自己的父母、老师。
但是,对于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孩子来说就不太一样。他们对这个世界做出的反应,仍旧需要依赖于自己身边人的反馈,绝大多数要取决于他的衣食父母。他们依据父母的言行,调整自己和身处的世界的关系。
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对世界做出的反应,一定是身教大于言传。但从我老爸育儿的实践经验又能得出,言传须早于身教。当然,二者兼备最好。
老爸不仅给了我金钱,还用言传的方式灌输给我许多人生理念。显然,这是一笔更大的财富,并且任谁也无法夺走。
如此看来,这世上最难的两件事——掏别人口袋里的钱,把思想灌输到别人脑袋里面,我老爸全都做到了。
老爸除了钱,什么也给不了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