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成语

作者: 余子烨 | 来源:发表于2019-12-24 15:23 被阅读0次

    1、口诀:功败垂成未成功,不以为然不赞同;火中取栗被利用,罚不当罪处罚重;

    2、解释:

    功败垂成: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出自:《三国志·杨阜传》:“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出自: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罚不当罪:给予的处罚跟所犯的罪不相称。《荀子·正论》:“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当:相当。出自:《荀子·正论》:“天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典故: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著作称为《荀子》。 《荀子》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政治的。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扰乱社会。有人说:“古代没有肉刑,只是象征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画脸来替代;不使用劓(yi)刑,而用戴上草作的帽子来替代,这种办法在昏乱的现代是行不通的。如果继续这样做,犯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犯罪行为将越来越多。 在阐述了上面这些情况后,荀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官职和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行不相称,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天学点成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hfoctx.html